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师嫣,湖南知青中的知名摄影家,其影作在本栏发表后,深受网友喜欢,可以说幅幅皆画。师嫣的文笔也如他的影作大受欢迎,可谓行行皆诗。这里集中师嫣的部分作品供大家欣赏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师嫣专栏 → [原创]巴黎之梦(长篇随笔)

湖南知青网历年论坛链接: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您是本帖的第 211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巴黎之梦(长篇随笔)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原创]巴黎之梦(长篇随笔)

  时隔10年之后,我也许在今年5月有机会去复习巴黎了,10年来,这个梦并没有在记忆中淡忘.在今日2008年北京圣火抵达巴黎的日子里,我上贴这则旧文,给大伙儿解解闷,希望有耐心读它的同好们喜欢,谢谢!

巴黎之梦


  到巴黎,到巴黎去还需要理由吗?

  此时此刻,我正向着巴黎飞去。我是去巴黎吗?是去那个向往多年有着梦幻般魅力的文化之都、爱情之都、浪漫之都吗?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而,空中客车340在非洲海岸昂头升起后,一直在落日的余辉里,眼前分明是朵朵祥云铺出的五彩大道。脚下,非洲的大海和陆地已渐渐地隐去。我向空姐要了一杯咖啡放在小桌上,只是任凭那缕缕升起的浓香,把我带向远方,带向远方那辉煌的光环之中。敬仰是一种实在的情感,思绪则是一条虚空的航迹。对于巴黎,我涌出了或许是无端的情思。我仿佛正在走入梦中。

  无论我读过,听过多少关于巴黎的故事,但对那个梦一样的世界我并无真知,有的只是一种向往,一腔渴望,一股冲动和一缕相当随意的情思。弦窗外,冥冥的星光中倒是一片寂静,只有引擎在轻轻地长吟着。夜航的机舱内已关闭了灯光,人们都进入了关于巴黎的甜梦之中。而我,却开始把散乱的情思扎成花束,让温柔的夜色轻轻地覆盖。似睡非睡的迷朦中,能够确信的是,没有人去巴黎需要理由,人们一生能够走入梦中,游历在艺术之美,浪漫之梦的丛林,巳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际遇。

  此刻,那条长达776公里的塞纳河,正逶迤曲折地在丛林间流淌,从满天星斗中冲刷下颗颗光芒,堆积在远方的河湾里,小岛上。我的心也早就在那里闪烁着——巴黎,我到底来了。

                                 二

  清晨,这个梦仍在巴黎市中心北部的蒙马特尔高地展开,八月明媚的阳光,正抹在洁白的圣心大教堂里的圆顶上,那座巨大的白色圆形拱顶和精美雕塑,它被绿草和鲜花托起,托向蓝天上的白云。阳光里,,我站在了巴黎的一个小山岗上。

  “天圆地方”,圆形建筑那种象征“天”的超凡魅力和独特风韵是不言而喻的。与中国的天坛祈年殿、印度的泰姬陵一样,圆形拱顶以流畅的优美曲线,营造了一种亲近上天的神秘。在圆圆的白色穹顶之下,即使没有管风琴那令人肃穆的共鸣,却依旧使燥动的灵魂回归平静。

  缓步走进了圣心大教堂的拱门。跳动的烛光下,彩绘花窗投下斑烂的光影,接应着喃喃的私语倾诉。我在静坐祈祷的人群中向前走去,一直走到那高高的祭台前。我拿起一只笔来,在圣父圣子的注视下,在一本翻开的大簿子上写下一串祝福的中文:“远方的亲人,我爱你们。”

  突然之间,我的心潮难以抑制地涌出,泪水模糊了双眼。我这是怎么啦?我自信自己平时还算是一个刚强的人,宁折不屈的个性使我度过了同龄人中许多难以承受的坎坷和不幸,我能够把大多数东西深深地埋入心底,而今天,刚到巴黎……

  我悄悄地抹去泪水,走出教堂。为竭力使心情平静,我缓步沿着教堂外的高墙走去。朦胧中,我看见了一位黑人小姑娘和她的妈妈,躲在教堂紧闭的侧门里小憩。不远处,还有一位老人坐在地上,正用手风琴拉着一首忧伤的曲子,他的面前放着一顶翻倒的草帽……

  蓝天下还是那个洁白的圆顶,啊!它多么像一朵正欲飘升远去的白云。白得是那样的圣洁和飘逸,真正贴近纯净的人心,而不像天坛祈年殿那蓝色的圆形飞檐,那般庄重,使人敬畏。

  站在这片高地上,倚着围栏就可以俯瞰整个巴黎市区。我能看到什么呢?古旧的楼房鳞次栉比。开满玫瑰的窗台排列着。丛丛绿树宛如小岛浮在城市中央。黑色铁花的窗饰和街灯。石块铺出的狭窄的小街,三层或四层的块石砌成的楼房……我已分不清是巴尔扎克时代的老旧巴黎,还是欧斯曼整治过的新城巴黎?

  作为一个中国“外省”小城的孩子,我从凡尔纳初读到巴黎时,才14岁,是从当地中学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图书室藏书中借阅的。而以后那些命运蹉跎,苦不堪言的岁月,也许就是不断地从巴尔扎克、莫泊桑、梅里美和雨果等大师的书中,阅读着巴黎走过来的.。我想,脚下这一片似有几分熟悉而又有几分陌生的巴黎,更多的已不是那个书中的世界了。

  当代巴黎市区的基本面貌,建成于19世纪中叶。改建的初衷或许是因为迎接1867年的那次巴黎国际博览会。公元1853-1870年,在塞纳省省长欧斯曼的领导主持下,实际上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翻天覆地将一个老旧的巴黎改建成为第二帝国富丽堂皇的首都。这次改造,共拆毁市区旧房2万5千座,建成了7万5千座石块结构风格迥异、雄伟美观的新楼。市区由原来的12个区扩大到20个区,罗浮宫、杜伊勒里宫终于完全建成。从朱庇特神殿遗址建起来的那座法国乃至欧洲第一座“哥特式”建筑物——巴黎圣母院,从饱经风霜雪雨的尖塔到战火硝烟下颓败的雕窗绘画,都得到了精湛的整修,使之焕发青春。1888年,埃菲尔铁塔在塞纳河边耸起,成为当时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星星广场周围扩展为12条大道,拱卫着辉煌的星辰凯旋门。修建了内环路和外环路,众多的林荫大道出现了,1709年建成的香榭里舍田园大道得到拓宽建成为林荫大道,与万塞纳林荫大道一起穿过巴黎市中心。森林、公园、绿地、湖泊得到了彻底的整治。横跨塞纳河的10多座新桥如飞虹卧波,给巴黎增添了秀色。甚至连长达385公里的地下污水管网都成为一景,为下一世纪抵抗法西斯的诸如《虎口脱险》之类法国幽默名片提供了场景。一个前所未有的宽阔、靓丽、卫生而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都市,从那时起,终于出现在地球上。当我此刻真正走进梦中时,应当明白的是,我将信步走过的大街、小巷、宫廷、墓地、森林、教堂……其实就是一个19世纪的巴黎。100多年来,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重建的巴黎市中心仍然在拒绝一切高楼大厦,听说所有楼房无论内部你去怎样装修和改造,而外墙却非经政府许可决不允许随意改建。这让巴黎之旅,真正有了梦一般的场景和韵味。

  我步行走下高高的陡峭台阶,可以看到一个个绿树成荫的小广场,但我无法弄清哪里是上个世纪画家和诗人们聚会的幽静之地,哪里是毕加索,塞尚,劳得雷克,雷诺阿,左拉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年呼朋唤友,把酒言欢,高谈阔论的地方。

  走进一家家很有特色的小商店,最后寻到一家街角的咖啡馆,坐在太阳伞下,品着这第一杯真正巴黎式的黑色咖啡,心的起伏已渐渐平息,爱着的亲人又都远去了,我只是静静地看着那躺在窗台上的小猫和人行道滑冰的孩子们。

  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巴黎人,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们与记忆中那些人物长廊中的角色相比较。因为这些年来,我已越来越分不清长廊中的“人物”是作者?抑或是他们灵魂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不朽形象。巴黎在我心中展开的长卷,不是一张地图。巴黎,说到底是“人”这样的精灵聚集的土地。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巴黎。有了这样的“人”,塞纳河边才会有旧派与新潮,才会有古典与创新,才会有对抗与交流,才会有写实与印象,才会有神灵的身影和劳动者的姿态,才会有浪漫的原野林间和现实的穷街陋巷,只有“人”,才可能把生活带进巴黎,才可能使之具有无穷无尽的生机活力,才可能产生出巴黎的命运,巴黎的爱情,巴黎的故事……。  

  当然,有了这些“人”,巴黎于是就盛产革命、逸事、经典和各种“主义”。上上一个百年,在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曙光中曾听到过这样的真理之声,“法国思想之父”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孟斯德鸠写下了《法的精神》,阐述“三权分立”。思想先行者在推波助澜,那么,马拉,罗伯斯庇尔,丹东等一大批实践家前赴后继,于是有了攻打巴士底狱、三色旗、马赛曲和街垒战的勇士。继而,在圣西门,傅立叶之后,19世纪这个一百年,年青的马克思、恩格斯相继到了巴黎,无产阶级的晨曲开始奏响。于是又有了巴黎公社、瓦尔兰、鲍狄埃和他们那血洒街头的成千上万的同志们。《共产党宣言》在欧洲问世,宣布了一个时代的开端。巴黎因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摇篮和圣地。

  丰富多彩的生活像雨后催生的林间蘑菇一样,生长出逸事与经典。从巴尔扎克的“黑色的咖啡流成河”,到库尔贝的油画《浴女》遭拿破仑三世的鞭打,从第二共和国的“穷人应当沉默”,到第二帝国的刽子手梯也尔称为“一个傻子”的法皇去撰写《凯撒生平》……,巴黎在这一百年已成为从 王国——共和——帝国——共和——帝国……反复无常的政治动乱和专制下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在那里,已经没有了神圣,但经典的创造和流传却没有停止。整个欧洲不能不注视着此时才沸腾起来的巴黎,各种语言在那里叙述着各种主张:“巴黎有你希望的一切”(肖邦)。“在这个花花世界的大都会里,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瓦格纳)。”“艺术不是对确凿无疑的现实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的真理的追求。(乔治·桑)”“写真实,只写真实”(斯汤达尔)……。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流派以他们令人信服和令人倾倒的杰作,让世界目瞪口呆,眼花缭乱。

  这才是巴黎。这才是巴黎真正的魅力所在,试问,在人类创造与追求的漫漫长路中,有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地域能与19世纪的,或者说也就是今日的巴黎去相媲美呢?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13:25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在浪漫的巴黎的无数浪漫的故事之中,我记忆最深的两人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第一位女人就是乔治·桑。她是19世纪巴黎当之无愧的缪斯,一位才华出众、美貌动人的杰出女人。1834年,一位青年诗人创作了《一个世纪的忏悔》,篇中以名句惊人:“我的杯不大,但我却用我的杯喝水”。这就是为乔治·桑坠入爱河的缪塞。他比她小六岁,但这并不成为“爱”的障碍。乔治·桑写到:“请不要想象,阿尔弗雷德,请不要想象,如果失去了你的心,我将感到幸福……我知道,我爱你,这就是一切。……世人永远无法理解(我们之间的情感),这样更好,我们自己相爱并且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我曾见到缪塞为乔治·桑作的一幅素描:苗条的乔治·桑穿着绣上花边的短袖长裙,回眸一笑,楚楚动人的大眼睛,含情脉脉似在倾吐心曲。

  但是,“请不要想象”,爱想象的诗人真的想象不到的却是,两年后,他们分手了,缪塞希望见一见她,以便留下“最后的记忆”。她又写到“不,不,已经够了……我原谅你的一切,但我们必须分手”。然而,乔治·桑的幸福并没有远去,没过去多久,另一位同样比她小六岁的波兰音乐家来到巴黎,又与她携手走进浪漫曲中去了,这就是肖邦。从1837年起,他和她共度了10年。爱情的欢欣使他写出若干明朗的作品,然而,最终的破裂同样在等待着他。在心灵的创伤中,诗与钢琴是那么婉转悲凉地飘过花园,透过窗扉,随着落叶落在巴黎厚实的泥土中和草地上。

  此时的乔治·桑已经四十三岁,但是,这位浪漫主义的大作家一方面依旧在笔端涌出那些热情奔放的作品,如《打钟师傅》、《我的一生》、《金色树林的漂亮先生》等等,一方面更加热情地关怀着那些杰出的小弟弟,像库尔贝、卢梭、德拉克洛瓦这些青年画家和更为年轻的小仲马、福楼拜,甚至屠格涅夫。似乎可以说,她的爱是博大的、年轻的。当她爱的时候是全身心地倾其一切地去爱。而当她不爱的时候,她有权说声“已经够了”,然后去喜爱一种“绝对的寂静”。她那颗永远年轻的心,永远都只能与更加年轻的心去呼应。她的飘发,她的衣裙与她的小说,成为时代的一面极富魅力的旗帜,努力把巴黎优秀的男儿召唤到旗下。当她离开这个世界从巴黎去天国时,是雨果在墓前致悼词,同时代几乎所有文学艺术名家大师都在墓前默哀。甚至马克思都高度地评价她。特意在《哲学的贫困》一书的结尾,引用她的名言“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

  对于这样的一位女性实在是容不得说三道四,而她的爱情却只能是一种巴黎式爱情。当你也渴望地倾慕对你有着同样魅力的优秀的女人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最好是去了解巴黎,了解一种只能用命运去解释的情感。因为这样的“爱”,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有牵肠挂肚的痛苦相随。“请不要想象”,它不在你巨大的幸福之中。爱情一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样,巴黎从不相信永恒。

  还有一位女人叫包法利夫人,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构造了另一类生活的类型,爱玛走过了悲剧的一生。据说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是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反抗信仰的神秘。”她当然有权不爱那“一无所教,一无所知,一无所期”的夏尔·包法利大夫。但是一场舞会最终毁了她,因为“与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冷面美人的天姿卓绝是没有用的,因为“里面隐藏了一颗骚乱的心”。财富的诱惑与贫困的现实不可能在心中制造出一种宁静。为了还债,这位永远不出卖自己的女人有过挣扎和追求,但人生宛如一场梦。对于巴黎,爱玛的悲剧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我不由得又想起安格尔的名言“安静为人体首要之美,同样在生活中,明智为心灵的最高表现。”但是,在巴黎,“安静”与“明智”谈何容易!巴黎本身就意味着诱惑。在巴尔扎克,还有莫泊桑的笔下,还有更多的在各种巴黎式的诱惑中抗争的“人物”们。“浪漫”之都并不意味着能够不尊重现实。“法国人并不是多情伤感的梦想者,而是最明智又最热忱的现实主义者。他们的脚稳稳地站在这个大地上,他们懂得人只能活一次,而活70岁则是他们所能希望的一切,所以他们力图使自己尽可能地安逸……”“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满足”(房龙《人类的家园》)。现实两字,和它所包含的严酷,似乎给浪漫添上了不能躲闪的沉重注释。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22:35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对于那个男人,则很容易以“伟大”两字去描述他。19世纪的一百年,就是被他在巴黎圣母院广场举行加冕典礼的乐曲声带到巴黎的。他就是拿破仑。1792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诞生了,这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乃至欧洲的封建制度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崭新而匆忙的时代。然而这位矮小的巨人以及他在1804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却在法国以及巴黎的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光辉的脚印。曾几何时,帝国不存在了,但人们——生于各阶层的不少优秀的男儿却都深深地爱戴他,他对于法国的影响之深远是无与伦比的。为什么呢?

  我记住的只是他的名言“真正的征服,是对于无知的征服”。而我,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巴黎的。信步在巴黎的土地上,我相信,在把情思留给巴黎的同时,我一定能够给自己,给我深爱着的人们,带回一点什么。

  哪怕是一些比较、一线思索。

                             三

  我在巴黎的漫步,是从塞纳河边开始的。那是各种旧书摊,街头画家和游人摩肩擦背的一条小街上。

  在蓝天下,我终于看到了青藤垂挂的河岸上,那座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大教堂——巴黎圣母院。

  在中国走出高中大门的一代又一代人,有谁不知道巴黎圣母院呢?正是大师雨果,用一个非常丑陋的“敲钟人”和美得像火焰一般的“吉普赛舞女”,把中国年青人的视线都吸引到塞纳河心这个不大的小岛上。此时此刻,它正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阳光下,它的倩影竟是那样的熟悉。那直插云霄的挺拔尖塔嵌镶在金色屋顶转角处。两座巨大的方形钟楼像古堡一样,拱卫着身后精巧龙骨托起的教堂。彩色玻璃和白线条拼出一个像菊花瓣的巨大圆花窗。精美的雕刻出神入化地点缀在梁柱和墙面上,……雨果的话是对的,这既是人类的创造,又是神的创造,它是永恒的,又是多变的。

  我走上横跨塞纳河的一座旧式铁桥,倚着栏杆久久地凝视着它。不知为什么我并不急于抓取镜头,是在等待那轰鸣的钟声?还是在把它的壮丽印在心田?我不知道。

  清清的塞纳河水在我的脚下静静地流淌,一艘白色的大游船也放慢了航速,似乎怕惊动了正在悄悄翻开记忆中的那本名著,那本由此奠定了雨果作为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巨匠地位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在这本书里,他是用了多大的章节来描述他对巴黎,对这座巴黎摇篮的圣母院,那奔放无拘的热情啊!

  “众所周知,巴黎出生在那个如今叫做旧城区的形状像摇篮的小岛上”,雨果写道:“小岛的堤岸就是它最初的城墙,塞纳河就是它最初的城壕。巴黎一连好几个世纪都保持着小岛的形状”。但是一天,巴黎“发觉自己给局限在那个狭隘的岛上转身不得,于是它跨过了塞纳河”。一个又一个王朝过去了,巴黎在长大,它“接连胀破了它的四道城墙,像一个小孩大起来撑破了去年的衣服一样”。一座座房屋开始逃出城外,“快活地、纷乱错杂地伸展到原野上”。对于十五世纪的巴黎,雨果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着力去描述在巴黎圣母院高高的钟塔顶上所能见到的一切:那些尖塔、那些楼阁、那些广场、那些街道……“任何建筑物无不有它奇异之处,无不有它的来由,无不显示它的特性和美,没有一座建筑不是艺术品” ……尤其是那些此起彼落的各处教堂的钟声,在和应着巴黎的呼吸:有人群的絮语、有河水的呜咽、有微风的叹息、还有森林像管风琴那样遥远而低沉的重奏。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说:“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这种钟声和铃声的汇合,比这个音乐的大熔炉,比这支在三百尺高的云端里同时吹响的石笛,比这座像乐队似的大城市,比这像暴风雨在咆哮似的大合奏更为壮丽,更为辉煌,更为灿烂的呢?”

  我走过小桥,走到巴黎圣母院的一侧的塞纳河河岸边的小道上,陡峭的河岸用石块从水底笔直地砌上来,一大片青藤从岸边探下身去。一排修剪成长方形的树冠,密不透风搭成一个天然的凉棚,供游人在此休息或深思。河的两岸有不少人支起画架,从不同的角度勾画着一个侧影、一个局部。我其实早就不经意地走进了画中。一个建筑若是凝集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理想,那么它就不能不是永恒的。若是再经历了历史的岁月沧桑,那么这种永恒就不能不在变化着。一千多年过去了,在远方的中国,无数精美绝伦、壮丽宏大的建筑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早已被一杯黄土掩尽了风流。而巴黎圣母院无论经过多少个层面(如雨果所说的“罗曼层、哥特层和文艺复兴层”)的改造和变化,却依然耸立在塞纳河边,不能不说这是法兰西和巴黎的骄傲。它为全人类保留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美到极致的杰作,一个寄托灵魂的处所,一个流传久远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在那个故事中包容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冲突和对比,告诉人们你该向往什么,该做什么,该记住什么!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24:20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走到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广场,广场上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我走到广场中央去看了那块著名的“零公里处”的铜牌,却不想再登塔眺望。只是远远地在门口,望着那高高的拱顶下飘在祭坛前那一片黑色、金色、白色、棕色的头发,我似乎已经听到他们在圣母像前心中的祈祷声。在这个更加匆忙、更加躁动、更加富裕和更加冷漠的世界里,有谁不渴望着有一片蓝天去放飞他们的理想,有一湾碧水去停泊他们的情怀呢?然而,谁能成为圣母最疼爱的孩子呢?我吗?我倒是愿意把祝福赐给我爱的人们,正如昨日在圣心大教堂表达的那样。

  在广场的道路旁,有一尊卓别林的逼真“雕塑”立在一只木箱上,他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卓式小帽,手挎上那从不离身的细长手杖,瞪着大眼睛望着人群。突然,他动起来,先是微笑,再转身,摘下礼帽致意,再挑起手杖顶上帽子,然后还原到一动不动。木箱前有一个纸盒,放下几枚硬币,哦,这就是所谓“行为艺术”,只是,他的命运大不如法国名片《好人难做》的那位男主角,影片中那家伙被女友捆在长椅背上从饭店楼梯口滑到大街上,无论他怎样挣扎和呼救,围观的路人只是一个劲地鼓掌,并以为这是高超的表演而雨点般掷去硬币。影片中那个时代的确是过去了。在八月的骄阳下,眼前的这位“卓别林”那打满白粉的脸上已经有了颗颗汗珠。路人们不停步地走过而无人驻足,我默默地看着,走过去放下一枚硬币后走开,走到桥头回身望去,那木箱上的家伙却意外地掷过来一个飞吻,我灵机一动,用手接过去,轻轻地放到塞纳河中去了。

  塞纳河的河水是一种让人舒畅的蓝色。河上的游船很多,在一些河段还停泊着一些驳船,但河水是干净清澈的,没有见到肮脏的飘浮物和可疑的黄绿色,是我见到的城市市区河流中最美的一条河。说它是挂在巴黎美妇胸前的一条项链是绝不过份的。完全没有必要沿着河水去追寻雨果时代巴黎珍宝。如今,这条在市区摆成一个“弓”字形的项链上,就串接着巴黎圣母院、罗浮宫、波旁宫、爱舍里宫、夏乐宫、艾菲尔铁塔、布洛涅树林、拉德方斯新区、圣日尔曼森林……那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翡翠、碧玉、钻石和珍珠。尤其是到入夜,一串串灯光勾画着河岸和桥梁,投射在宫廷楼阁和雕塑上。乘上游船,品着咖啡,听着音乐,船头挤开满河的星光月色。一任微风吹乱你的思绪,再告诉你,这船已驶进天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25:54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一日清晨,我又来到塞纳河边。从波旁宫走过大桥,清晨的协和广场沐浴在一片淡红的光霭之中,柔和的阳光照射在雕塑簇拥着的喷泉,使那层叠的托盘像一朵娇嫩的花蕊在滚落珍珠。飞珠溅玉变幻成落花缤纷,更衬出巴黎早间的柔柔的静。一座高高的方尖碑披一身霞光孤傲地矗立着。我走到塔基上,斜射光使方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十分清晰,不知它记载着什么。清晨的光线是拍摄的最好时机,喷泉边的有一群来旅游的中国姑娘,不知谁竟带了一面新疆的小手鼓,鼓声响起来,乐成一堆的姑娘们跳起舞来。——哦,她们也在拍照。

  游人们并没有围上来,在香榭里舍大道上,司空见惯且每天都在变换着的精彩构成的独特风景,是不会有人过多的注意的。

  香榭里舍田园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凯旋门。在协和广场的西面,就是罗浮宫的东门。高高的栅栏围起来一个鲜花盛开的宫廷花苑,大道从这里向西伸展一千八百米,就是星辰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平直的林荫大道宽度超过一百米,路旁种着参天的栗子树。宽敞的人行道边排列着巴黎最繁华最高档的百货商场、时装店、美容美发店、大银行和航空公司、电影院、夜总会……。是一个展示巴黎、展示欧洲的大橱窗。此刻,耳边的手鼓声已经远去,那群年青人已向东进了罗浮宫。我决定一个人步行走过这一条两公里的田园大道——在巴黎这个村落的心脏地带,我应当试着在漫步中去领略一种风光,从而弄清这“田园”两字的含义。

  香榭里舍田园大道的最初一段,仍在这广阔的协和广场上,南边是奔流不息的塞纳河,北侧则是爱舍里宫,即法国的总统府,是戴高乐、蓬皮杜和密特朗总统的官邸。拿破仑手下的原八位将军府,现在多为法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因此,走到东头是安静的。越往西,街市越热闹,奔流不息的汽车,五光十色的人群不知从何处汇集过来,熙熙攘攘向前涌去,形成了一道巴黎交响曲。路边的咖啡座,用玫瑰花隔出一道矮墙,凉棚下摆满了白色的小桌和靠椅,像点缀在交响曲中的音符。路边的商店飘出法国香水那兰花般的芬芳。我信步走着,哦!这是一家专门卖高档工艺品的商场。我走进去,那一排晶莹剔透的水晶饰物和摆件,一排五彩缤纷的珐琅花瓶,雪白的纯银盘、杯、刀、叉和烛台,甚至还有波斯的挂毯和中国的丝缎……若不是那份外殷勤的碧眼金发导购小姐,让人会感觉这里不是商店而是展馆。在另一家时装店里,我眨眼工夫就打消了为女儿和爱人买一套裙衫的念头,稍稍中意的几件标价都在一万法郎上下。我笑着大步走出了商店,还是到街边露天咖啡馆去吧,为什么我不静下心来,去欣赏一群群走过街角的“伟大的小人物”呢?于是,我在那里要了一杯黑咖啡,透过花丛看起街景来。

  八月的巴黎香榭里舍大道,是阳光、鲜花、时装和漂亮的法国姑娘组成的另一条流动的塞纳河。我没有见到淌过眼前的姑娘们,有任何一套相同的衣裙和草帽,连墨镜都是花样繁多的。姑娘们有着东方人不具备的清晰而清秀的轮廓:俊美的脸上那微微下凹的一双双大眼睛和一双修长轻快的腿,比路边的玫瑰更有青春撩人的风姿。几个半大小伙子穿着旱冰鞋从姑娘们身边飞快地划过。回身看看咖啡座里的人还不算太多,一位白人小伙子和三个黑人姑娘在邻座谈得是那样的开心,生动的手势配合着急切的叙述,像是一片喧嚣中的无声电影。白色、黑色、黄色、棕色……的人们在大道两旁来去匆匆地走着,我呢?却极愿在这里静静地坐一坐,即使付了十几美元和几法郎的小费,也是值得的,即使这个街角不是房龙所说的观察“伟大的小人物”的地方也罢。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起身缓步向前走去,远远地就望见了熟悉的凯旋门。

  星形广场的凯旋门比我想象的更显巍峨雄伟。它高约50来米,近二十层楼房的高度,厚度约20米,厚厚实实地简直像一座堡垒。中央的拱门相当高大。线条简洁而庄重。在东西两个立面上,装饰着四组巨型浮雕,分别是吕德的《马赛曲》、科尔托的《1810年之胜利》,普拉迪埃《抵抗》和埃泰克斯的《和平》。其中才华横溢的吕德的故事我早就读过了。当年歧视和拒绝吕德、巴尔扎克的法兰西科学院的权威们,迫害和歧视马奈、库尔贝、福楼拜……的显贵们,如今早已灰飞烟灭。而吕德的所谓“中央人物过分粗暴”的《志愿兵出征》(《马赛曲》),却在凯旋门熠熠闪光,那振翅欲飞的自由女神挥动左臂从墙体深处奋力走出,用短剑指向敌人,呼喊着,身着盔甲的父亲和他搂着孩子交流着前进的决心,号兵吹响了号角……四组极富动感的浮雕,给凯旋门一种比之厚重的结构更加厚重的稳定感,用大革命的凯旋支撑着法兰西共和国的社会结构。

  乘电梯登上凯旋门顶,只见波光粼粼的塞纳河静静地绕城而过。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拔地而起,凯旋门的环岛放射出十二条林荫大道,分割着脚下的典雅的楼房群落。香榭里舍田园大道的确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一年中这条河有近两千万人在这里翻动着彩色的浪花流淌而过,然而,我仍未弄懂,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田园”大道呢?

  夕阳西下时分,我是在埃菲尔铁塔下度过的。在嫣红的晚霞映照之下,留连在塔下碧波荡漾的喷泉水池边,比攀登刺破云霄的高塔更加诱人。一群孩子在斜斜的边道上错落有致地摆好可乐罐,蹲上滑板用一种冰雪大回环的姿态,叫着笑着俯冲下来,“哗啦啦”,一个孩子摔倒了,空罐一窝蜂地滚下坡去。青青的草地上。一对对情侣席地而坐,若无旁人地亲吻着。一群姑娘脱下衬衣,挡住阳光,只穿着乳罩在看书阅读,有的则躺着凝视蓝天上满天晚霞。一只小狗跳进了那金光闪闪的碧水中,尖声细气地叫着游向对岸……此时,手鼓声又响起来,啊!原来那几个来自中国姑娘也赶来了这里。有两个印度人一直在这里卖艺,缠着大头巾的老人吹着短笛,一位黑黑的矮小的少女在跳印度舞,阳光在她鼻翼的宝石上闪烁着。只见鼓声起处,人群中挤出一位憨厚活泼的中国女孩,双手一扬加入了舞蹈,她天真地笑着,腰、手、腿极其随意地摆动着,既像傣家的“赶摆”,又象彝族的“歌庄”,甚至不时还加入现代舞的踢踏,即兴的舞姿是那么优美热烈,青春的活力在迸射着,这一下,看惯世面的巴黎人稳不住了。情侣们起身探头望过去,那中国女孩的同伴们早就笑成一团,她终于在笑声中停下了舞步。但掌声仍在埃菲尔铁塔下回荡着。印度人忙着收拾草地上的硬币,中国女孩却挤出人群,扎进了同伴中去了。

  当一切平静之后,姑娘们找着我,让我为她们拍摄合影。我邀那位俏皮起舞的女孩为我做一次模特。她身穿浅绿白花的长裙,白色无袖短衫,往那金色的牛头像前一站,显得是那么清纯靓丽。捧起喷泉中的清清水花,回头对我憨憨的一笑,“咔嚓”快门响了,我在心里对她说,谢谢你,中国姑娘,埃菲尔铁塔为你作证,巴黎在为你骄傲。

  暮色已渐渐垂下来,埃菲尔铁塔已被串灯、射灯照射得玲珑剔透。那个小女孩问我“叔叔,您说是上埃菲尔铁塔去呢?还是到塞纳河乘船去?”这让我也犯了愁,是啊!是去摘满天的星斗,还是去捞满河的星光呢?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我不禁又想起宗白华老先生的话来,“道不远人”,美本来就在你的心中。中国小女孩的舞姿在心中挥之不去,她不像圣母院广场的拉·爱斯梅拉达,倒像月色星光中的飞翔着的敦煌飞天。一种动即深静的禅意飘然而至。这是不是就是“田园”二字的含义呢?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27:07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四

  在巴黎的众多宫殿中,我最喜欢的是凡尔赛宫和罗浮宫。

  凡尔赛宫兴建于公元1661年。那一年,中国大清的康熙皇帝刚刚坐上北京故宫太和殿那张巨大的龙椅。此时,在明朝永乐年间兴建的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了,正在“康熙盛世”的精心修缮下度过它的壮年期。二十一年后,即公元1682年,凡尔赛宫迎来了它的第一位主人路易十四。从此,远东那一头的紫禁城,跨过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在远西这边有了一个同样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与之遥遥相对。我最早见到这座遥远而神秘的宫殿,是在儿时盛饼干的“洋铁盒子”上。那时候,我总想着这些一排排的巨大窗口里到底住着谁呢?有多少个美丽的公主?多少个英俊的王子呢?

  上午十时,我已经站在这些窗口旁,望着凡尔赛宫广场上那座高高的路易跨马扬刀的青铜雕像。阳光洒满了宫廷内外,映照着窗外以奇妙的几何图案铺开的花圃、褐黑的青铜和洁白的大理石雕塑、微波涟涟的水池和窗内精美的灯架、家具、饰物以及墙上大大小小的油画。本世纪以来,凡尔赛和紫禁城一样,相继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博物馆,王子和公主们早已悄然离去,敞开的宫门早已涌进来一批又一批数以百万计的游人,用他们惊异的眼光在窥视和领略着一种尊贵和罕见的皇家文明。然而在宫廷中,过去的一切并没有完全隐去,隐去的只是三剑客、火枪手、狡猾阴沉的富凯们、铁面人和愚蠢的路易以及秃顶王后等那些活动的布景,留下来的则是历史和艺术创造的永恒。我默默地走在人群中,心灵深处又一次感到了那种莫名的震撼。

  此时此刻,留在墙上油画中的皇帝和他的王子公主们投过来凝视的目光,与驻足不前的我相望相对。我十分惊异地发现了这些高贵的法兰西人是那样的俊美。这些画几乎全是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杰作。无论是知名的还是无名的宫廷画家们,都十分逼真地画出了他们眼神。尤其是那些公主们,从儿童时代的小姑娘一直到婷婷玉立的少女,那一汪清泉的蓝色双眸中,有一种不省世事的天真无邪。那高贵的气质表现的不是一种傲慢,而是一种纯真。我立刻想到,我其实并没有在紫禁城中见到过任何一位中国公主或格格的画像,见到的只是身着龙袍面无表情而呆板端坐的“列祖列宗”的工笔肖像。画像中绝对没有他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期望,而凡尔赛的这些油画,画出的是一个皇室的家庭、鲜花、秋千、蓝天、白云……生活于是就凝固在人物的身边了。

  眼前,生活的场景的确在一个又一个房间里展开,一间间厅堂,一间间卧室到巨大的会见国宾的玻璃大厅。五彩缤纷的壁画装饰着拱顶,栩栩如生的浮雕、圆雕的廊柱、黄金嵌镶的造型烛台和立式灯架、精美的桃花心木、檀木、紫檀木的雕刻家具、宝石翡翠拼花的花瓶、水晶缨络垂挂的吊灯……以及路易那宽敞到足足有20平方米以上,像一个房间被丝幔流苏遮掩的大床。皇家把人类所能想象和制造的豪华毫无掩饰地推到了极致。相对于讲究所谓“德政、仁政、勤政”而多少有些顾忌的紫禁城,后者是显得那么寒伧、贫穷和守旧,以致同行的中国人竟发出幽默的感叹:“中国皇帝真可怜”

  凡尔塞的宫廷建筑和紫禁城以及其他帝王宫殿一样,十分讲究一种沿一条有象征意义的中轴在一个平面上的展开。仅三层的深灰色楼房以高大的空间形成一种高耸的效果,在横竖排列上以一个长长的“工”字形,将视野拉开,造成一种气势。建筑外立面相当简洁,主要以造型写实的雕塑人物和长长的花窗来装饰,说到底,可以认为那是一座放大了的庄园别墅。与故宫比较,后者则是高出地面的层层汉白玉台阶和浮雕来托起大殿,形成一种需要仰望的庄严肃穆和威压,且中轴上以一重重宫墙,一座座大殿的纵深来突出和加强这种效果。“天子”的权威和国家的“江山社稷”,在中轴上强调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读书、饮食起居则以偏殿的形式在两侧安排,飞檐斗拱、琉璃金瓦、雕梁画栋、龙柱朱门……在白色的汉白玉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了色彩、图腾和线条,这已不是居所,而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我感觉这已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差异,也是东西方封建君王们的对待世界、对待自我、对待生活的差异。中国的皇帝们其实并不可怜,可怜的是无数的清规戒律同样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同样在自以为是地享受着荒淫无耻、骄奢淫逸、昏庸残暴的生活。当然,与路易相比较,有一个不同之处必须指出。即明清两代的中国,以彼时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来看,地大物博是实事求是的。皇室的一切尽可以在本国的领土上掠取。而法兰西的路易们,却从十五世纪开始,就以殖民主义的手段开始了对非洲的搜括和掠夺,进而又把手伸向亚洲和美洲。在凡尔赛油画上那些凝视的眼睛背后,其实是有一颗贪婪和冷酷的心在看着世界跳动。在宫廷极度奢华的垂幔之中,有谁不承认那是无数的汗水、泪珠、鲜血、黑奴……换来的呢?

  凡尔赛宫有着一个无与伦比的后花园。雕塑、鲜花、水池、亭廊在高地上铺向辽阔的原野,构成了我从未见过的园林格局。后广场中央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喷水池,池边矮矮的深色光洁的大理石围栏上,是一组组青铜精细铸造的侧卧或平躺的人物以及动物雕塑。碧蓝的天空映得水面也碧蓝一片,深褐色的青铜雕塑——仿佛出浴后在享受阳光。在广场西侧是一大片以黄色菊花为主体精心修剪成图案花纹的大花园。紫红色的玫瑰点缀在几何图案的条状花丛中。半圆形的阶梯两旁是一长排白色大理石的希腊诸神和牧童牧女的雕塑。宽阔的半圆形层层台阶,朝向用水池和大道串连而成的中轴。在中轴两侧,则是茂密的森林。林间草地和水榭间,依旧点缀着数不清的雕塑。幽林深处,竟有山洞,洞中仍是那凝固神态和风采的洁白大理石塑像。听说密林深处,还有路易们与情人幽会的看林人的小屋。而我的兴趣却已浓浓地集中在这些“有思想的石头”上了。曾有哪位名人说过,“巴黎的雕塑比人多”。这也许有一点夸张,但称巴黎为雕塑之都,面对凡尔赛宫,我以为是十分贴切的。

  凡尔赛的雕塑以希腊诸神为主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群雕塑像。比较醒目的一组位于中轴线的水面中。雕塑是青铜镏金[或贴金]的《渡河的阿波罗》,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一个瞬间。阿波罗偷偷赶走了众神之神——父亲宙斯的马车出行,在渡河时马车陷进河中,他手持长鞭抽打着,倾倒的车前那些奔马,有的正沉下水去,有的则奋蹄跃起。宽阔的水面中央,金光闪闪地一组力与美的作品,映在清波粼粼的水面中,映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下,那种强烈的效果更让人震撼。以黄金饰面的工艺是完美的,历经风雨摇飘的年代,整个塑像,从水面上升到每一个局部,完全看不见因氧化锈蚀而稍减光泽,让人为之叹服。

  路易十四是一位好大喜功的法国皇帝,他自称“太阳王”,每以太阳神阿波罗自居。在潜意识中,他也许真的以为太阳正是从他手中出没。连他的那间宽大的寝宫也要造成头东脚西,以便符合太阳从头升起,而降落于足下之含义。在他看来,凡尔赛既是太阳神的宫廷,别的神祗就只能从那台阶广场的两侧列队排班,作为阿波罗的陪衬。众多雕塑的布局显然是出自于他的旨意。这使我想到帝王们心理的滑稽和可笑:如果你捧出的太阳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带来生命,带来温暖,仅仅是为自己制造眩目的光芒。那么,阿波罗射出的金箭最终会掉过头来把帝王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们还忘了一件事,即当他们开始制造关于太阳神话的时候,大多数已功成名就正在走向暮年和衰老,而“太阳”却每天都是新的。

  雕塑的意义就在于“解放”二字,米开朗基罗就曾从对大理石凝视中,用诗表达了这样的激情。它是一步一步“去掉多余的东西”,解放出一个活生生的灵魂来。罗丹的《沉思》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写照。那个年轻、羞涩、面目光洁俊美、被梦想环绕着的姑娘正从大理石荒料中静静地挣脱出来,完全能够体会到罗丹这位最伟大的雕塑大师,在用他的爱、他的感动、他的希望、他的战栗、他的平凡而艰苦的生活,为“解放”这样的精灵而拼尽了智慧与生命。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28:48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在罗浮宫,我则看到了更多的雕塑的绝世佳作。

  闻名于世的有“罗浮三宝”,即油画蒙娜丽莎,雕塑“胜利女神”和“维纳斯”。那两尊雕塑瑰宝都不在展馆中。“胜利女神”位于一楼至二楼那宽大的台阶转角处,朝向拾阶而上仰视而来的人群。这位没有头颅也没有双臂而只剩下双翼和身躯的胜利女神,站立在船头形基座上。依旧以迈步向前的力量,和被海风吹得紧紧贴在身上的飘扬的衣裙,形成了一股具有强大鼓舞力和号召力的节奏和韵律。仿佛她依旧是站在公元前200年的希腊的萨莫色雷斯岛的海峡礁石上,正把胜利的消息传向四方。据说这尊雕像是1863年(19世纪)法国考古队发现的200多块碎片,花了四年的细心修复才拼接而成的。以后,又相继发现了手掌、手指和左手的残片却无法修复。因为人们没有办法弄清楚女神的双手原来究竟是何种形态。我却以为这种残缺也是一种美,或许更富于历史的沧桑。只是我十分遗憾没有见到那一定会十分秀美和欢欣的头颅,横强的战争和伟大的胜利是怎么表现在女性柔美的脸庞和深情的双眸中呢?这样的问题才应当是雕塑的精灵所在,难道不比那双手的疑问更令人难以解答吗?

  关于更负盛名的所谓“断臂维纳斯”,即《米罗斯岛的阿芙罗底德》,则耸立在一处采光良好的走廊间。对于这位专司“美与爱” 的女神,是“No discussion for the love to you”——不仅仅是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乃至在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美术作品之最广为人知,已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只是无数的拙劣的石膏仿制品,对这尊公元前2世纪后期的希腊艺术珍品的形象,已造成了一种亵渎和伤害。此时,她正娴静而优雅地越过人群仰望的视线,默默地注视着远方的故乡。

  1820年(又是19世纪),她被发现在爱琴海的米罗斯岛上,一位希腊农民在自己田野井穴中出土,卖给一位希腊商人,装船运往土耳其,早已风闻的法国大使求售不成,便用军舰拦截,一场混战中,雕像的双臂沉入海底。几经周折,一年后,这位大使终于如愿以偿地把她劫到法国,献给了路易十八。西侧的高光柔和地洒过来,我眼前这尊美伦美奂的瑰宝仍旧是以残缺之躯,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充分展示了“希腊杰作的一般特征: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又在表情中。”(温克尔曼语)。我不会忘记在特洛伊城下,正是王子巴里斯,把嫉妒女神那只著名的“不和的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底德,从而以“最美”的头衔换取了诱惑少女的神力。但是,我却分明发现,她的眼神中总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有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美”总是伴随残缺,“爱”总是伴随着痛苦呢?

  在雕塑作品中,“对比”的艺术效果是非常强烈的。这种效果只出现在大师们的原作之中,廉价的水泥石膏是绝对无法表现的。她那下身由疏密有致的衣纹,与上身裸体的润泽丰满形成巧妙的对比。精雕细凿的大理石上对比是轻柔和谐的。这不像罗丹的《沉思》,那光洁细腻的头部与头以下粗糙石料的对比那样强烈。但这种真正的“古典美”,被罗丹称为“神奇中的神奇”,真正倾倒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和乃至全人类。我用长焦镜头摒去杂乱的人群,细细地观察和凝固不同侧面的局部。我感到,在她面前,我的血开始沸腾起来,我相信自己不是小题大做。

  我终于寻到了那一间又一间衔接着大厅构成的雕塑区。应当说,我早已醉了,我再也看不见周边的游人,只看到这些“石头”和“青铜”。当然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些纯白色的“石头”。很多作品,我并不以为他们比“维纳斯”逊色。例如法国18世纪的布沙尔顿的《做弓的丘比特》和乌东的《狄安娜》,他们都是所谓“枫丹白露派”的罗可可艺术的代表人物——后来被称为“风花雪月派”或唯美主义的代名词。但是,他们的狄安娜的全裸人体以优质大理石细腻地雕琢而出,她左脚落地,右脚轻盈地抬起,身体向前倾,在草地中作迈步前进的姿态。她侧过青春的脸庞,目光注视远方,右手拿着刚刚从箭囊中取出的箭,左手正准备把弓抬起来。“引而不发,跃如也”——无一处不具备动感的细节。完全不动声色地让人如醉如痴。

  雕塑馆中还陈列着整座从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地搬过来的巨大的石壁浮雕拱门,石兽石人,在那类似地下墓穴一样的展厅中被柔和的灯光照射着,无言地向游人叙述着久远的历史。相对于凡尔赛,这里的精品实在是太多了。我在那玻璃拱顶的空间内还发现过一组“雕塑。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法国姑娘的背影,她身穿黑色短袖衬衣和黑色长裤,正在一座巨大的雕塑旁,面对墙壁举着小镜子低头化装。那尊白色的雕像是一座巨大的壮武有力的战神,以致和一位当代的年青姑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壮硕与纤细、古典与现代、刚强与柔弱、黑色与白色。我立刻把手中刚买的牛奶和热狗扔进了垃圾筒,腾出手来抓拍了一组镜头。我毫不怀疑我得到了一张佳作。

  在油画馆里,我见到了《蒙娜丽莎》。唯独是她,用一层防弹玻璃罩在墙壁上的一个大柜子里。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去,都有一层玻璃的反光干扰着你的视线使之无法深入。在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里说,《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说那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谜一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在人堆里,我期望的震荡却没有出现,是不是那层玻璃隔离了我与诗人桂冠的因缘呢?无论如何,所谓“神秘的微笑”早已荡然无存了。要知道光线对于油画是多么的重要,光线在于突出色彩,从而强化着主题。而在别的那些巨幅油画——我个人“窃”以为绝不逊色于《蒙娜丽莎》的杰作面前,我得以在很好的光线下走动着品味和欣赏。像《接受后冠的约瑟芬》,以一种明丽的橙红色的基调,刻画了明亮和阴暗处的众多神态各异的人物,甚至画出了一种凝重庄严而又欢乐的气氛。约瑟芬的秀美的侧影,后颈的白细的皮肤和暗处低垂的眼眉,以一条楚楚动人的轮廓,衬在手持十字架教皇大人那质感厚实的宽袍上,显得是那么的端庄沉静和妩媚动人。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30:26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在巴黎的日子里,我曾亲身体会过无言的时代对比。那是巴黎歌剧院、拉雪兹神父公墓与拉德方斯。

  从小住的中国使馆“148”那幽静的小街走出,在一家大型超市旁乘三站公共汽车,就到了地铁的入口。巴黎地下有十多条线路的地铁。去那里要换乘两次,除了要牢牢地记住换乘车站的法文站名外,我没有别的办法在那迷宫一般的地下通道中寻到换乘点。刚刚走下地铁口,远远就飘来长笛那穿透力极强的如诉如怨的独奏。走下去一看,一位头发卷曲的青年把打开的笛盒放到地上,一双眼睛不知望向何方,正专心致志地吹奏着,时而浑厚,时而高越的声色在共鸣很好的地铁站中显得分外地婉转和动听。正如庞大的乐队都无法融合它一样,连轰隆隆开过来地铁列车同样压不住飘荡的笛声。车开出了很远,我仍在笛声中飘荡。

  啊!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岔,竟使我忘记了那一长串换乘车站的法文站名。无法与人交谈的我,此时已无法在站台上寻找陌生的站名了。怎么办呢?我想起了我的摄影包里还有两套在罗浮宫买的明信片,急忙找出来,哈!里面确实有巴黎歌剧院的照片。这样我可以开口了。车到了卢森堡广场站,我的旁边坐下来一位黑头发穿背带裙的姑娘。“Can you help me?”我一边笑着,一边指着明信片连比带划说明我的窘境。她很快地就明白了。然而,她说些什么我却不知道。看着我一脸的惶惑,她似乎也急起来,“I don’t speak english and french”我又冒出一句,这次她笑起来,笑得很甜,很甜。她一下子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Follow me”,另一只手指了上面。这一下,我明白了,原来,她也在那里下车,将带我去。我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她一直在笑着,试图对我说些什么。而我,也只能不时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在想着,卢森堡广场的花园中有乔治·桑的铜像,又是周总理一行赴法国期间长期逗留的地方,是她,还是他们,冥冥之中是谁给我派来了这样一位可人的使者呢?在换乘的车站,她带着我走上走下,从一个站台走上阶梯,穿过洞口,弯弯曲曲地走到另一个站台,我在用心牢记站名,尽力不让身边这位活蹦乱跳、叽哩呱啦说个不停的姑娘分去心神。直到歌剧院的出口,我用标准的中国式抱拳拱手向她致谢“ Thank you very much”,她眨了眨双眼,一个巴黎式的香吻却立刻用手掷了过来。!

  地铁上的马路对过,就是巴黎歌剧院。那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建筑大师夏尔·卡努列埃设计的一座辉煌的大建筑。其风格是独具匠心的,既有拜占庭的风韵,又有伊斯兰的线条轮廓。巴黎歌剧院的正立面那一长排罗马柱并没有像通常那样顶天立地,而是从二楼升起,给它的下面留下了三个哥特式的小拱门。屋顶是圆形的蛋壳结构,浅绿色的屋顶正中托起一组舞者雕塑。两个侧立面没有廊柱,而以浮雕饰面。屋顶还有两组圆雕,跟中国庙宇和宫廷大殿飞檐上那些琉璃造型一样。尤其是雕塑家卡尔波在正门的雕塑为它增色不少,以致它成为巴黎上一个世纪艺术殿堂的标志性建筑物。卡尔波的群雕《舞蹈》主体是一位身着很透的薄纱的裸体少女,高举双臂,正拍击手鼓。那手鼓跟新疆的手鼓式样毫无二致。

  这使我一下子想起昨日在埃菲尔铁塔下跳舞的中国女孩,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一种默契?领舞者的四周还有四位手拉手围绕着的裸体群舞的姑娘。那生动的舞姿似乎是她们听到了狂舞的节拍,欢笑着,旋转着,头上、身下散落着鲜花。从群雕上荡出了舞蹈热烈的节奏感。这组雕像是在19世纪巴黎世博会前完成的,当时非议是不少的。一些权贵权威们对此评头品足,认为有伤风化。但是,同样赢来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叫好。不朽的佳作终于得到了永存,甚至在那炮火连天的二战中也没有遭到损毁。卡尔波还为歌剧院的门顶额枋创作了一块长长的装饰浮雕,花神芙罗娜双腿屈蹲着,张开双臂正把鲜花撒向大地,鲜花丛中,还有两个飞翔的小天使。那两个可爱的小家伙这一次是忘了带上金弓。只像一双蝴蝶忽闪在飘花之中。雕塑使整个歌剧院的立面从深灰色的单调中解脱出来,活泼生动地赋予了这个艺术宫殿的超凡魅力。听说,从那个时候起,法国议会就立法规定,任何巴黎建筑工程,预算中必须有百分之一的费用,作为雕塑的创作和完成的经费。我不禁想到我们的家园,是不是也能从中找到某些借鉴呢?

  今天歌剧没有演出,我买下一张门票进去参观。进入前厅,再拾阶走上二楼,发现它的内部才是真正的宫殿。技艺卓绝而色彩艳丽的壁画布满了每一个拱顶。有飘逸的人物,俊美的女神,五彩祥云和盛开的花朵……。水晶枝形大吊灯华贵地垂下来。前厅的扶梯廊柱上是贴金的大型灯饰雕塑,工艺极美的地毯铺在白色大理石的台阶上。铜扣在熠熠闪光。推开一扇紧闭的小门,进入了包厢。舞台以巨大的绛红色金丝绒大幕垂挂着,二楼的每一个包厢同样挂着金丝绒的垂帘,一楼大厅和包厢都是一色的宽大皮椅。一楼、二楼外侧都有环绕的围廊。角落上立着造型精美的工艺饰物。整个剧院处处是一种极为讲究的典雅和奢华,不能不使我涌起了要在这里看一场歌剧和音乐会的冲动。

  巴黎歌剧院的管理也是世界第一流的。在没有电影、电视记录的时代,它以一种独特的方法留住了历史。在二楼回廊上,我看见一排排大橱,收藏着曾在这里演出过的剧本和总谱。一排几十个长不到一米的橱窗,则按原样缩小布置了舞台美术和灯光。网景、侧景和天幕在灯光的照射下,纵深感很强地还原了那一幕幕舞台布置,有《费加罗的婚礼》、《卡门》、《茶花女》、《包法利夫人》……,这是我非常艰难地从法文字母的拼读中连猜带想,从一张张小卡片上知道的。田野、村落、宫廷、远山、河流、双桅风帆、港口……这些场景是那样的逼真,如果它们放大还原到舞台上,再加上音乐、对白、表演、歌声,完全可以让人想象一出出精彩演出的不朽魅力。我甚至好像还看到类似京剧舞台的布置、脸谱和戏装,在我的模糊记忆中,梅兰芳也曾到过巴黎演出,是不是也在巴黎歌剧院呢?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那幅场景是来自东方,巴黎歌剧院本来就应当是国际艺术交流的高尚场所,它的魅力是属于全人类的。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31:46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思绪纷乱的我走出了歌剧院,又下了地铁,这一次我记住了站名,很快地到了再往北的小街上。只是凭着地图和方位感,我很顺利地找到了拉雪兹神父公墓。巴黎的往昔——19世纪的英雄、诗人、作家、音乐家、艺术家有不少安息在这里。然而,最初使我记住了这个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却是少年时热血澎湃引昂高歌的一首无产阶级的悲壮战歌——《国际歌》,以及巴黎公社社员们浴血奋战光辉形象。当我真的走近这座墓地时,心情仍是不平静的。

  但是,墓园里却是平静的。遮天蔽日的大树,青青的草地,洁白的圆雕、浮雕和盛开的鲜花层层叠叠铺向小山丘,像一个静静的公园。事实上,巴黎人也的确把公墓当作了公园,不少游人来这里散步、休憩,只有浓荫下的墓碑、石棺和放在墓前鲜花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墓地。无处不在的雕塑在这里也很有特色,有的安详地躺在石棺上,有的只是一座凝视人群的胸像,有的墓园周边围绕着小天使,有的则有武士护卫。这些雕像有大理石的,也有青铜的,还有仅仅嵌镶着瓷质彩色画像和速写浮雕的。公墓里有长椅、石亭和类似纪念堂一类的小型建筑。我沿着墓地林间的小径,穿过一座座无法读知墓志铭的墓园,走到小山顶上,开始寻找那堵巴黎公社弹孔犹存的墙来。

  路边有一处显然是下葬不久的新墓园,坟边小小的平石板上,竟嵌着一位十分美丽的姑娘的彩色照片,一位瘦瘦的小伙子默默坐在她的身边。不知为什么他不去注视地下那双动人的眼睛,却呆呆地望向远方。一支玫瑰已放在照片一侧,还有一只拿在手中。他在想什么呢?我想起儿时好友,曾为我朗读歌德的诗“为了让墓地青绿,请洒上我们的泪”——此时此刻,他没泪。巴黎的爱情也许不是不相信永恒,爱是灵魂深处深埋在心底的诗和歌。如果你能开启那绝不容易开启的门来,即使稍纵即逝,无法把握,但总有一丝细根留在灵魂的沃土上,时不时地触动着你——这才是爱情。她不是行为也不是艺术,甚至还不是一种实践。长眠于地下的年青姑娘,有了他这样哪怕片刻地相伴,你应当安息了。

  沿着山顶的后墙走过去了,我依旧没有找到那堵墙。当我行到半坡上,却意外地发现了肖邦的墓。后来我在公墓的管理处要了一张简图,才知道巴尔扎克也安葬于此。肖邦的半身胸像安置在铁栅栏中,手执鲜花前来拍照的人很多,他那双忧郁的大眼睛同样望着远方。他在望乔治·桑?还是波兰的故乡?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的女儿的钢琴可以去练贝多芬的《悲怆》和《月光》了,却没有能力去演奏肖邦。他在她的心中,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那像瀑布一样倾泻而来的雨点般击出的声响和激情,是很难从女儿那稚嫩的双手间流出的。他的高超的琴艺、善良的心地、纯洁的爱的乐思,应当得到人们的敬仰。我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一束鲜花,只能在茂密的草丛中寻来几棵青青的草叶,代表我的女儿轻轻地把它们放在墓前。我在这里请人为我拍了一张照片,带回去给孩子珍藏。

  巴尔扎克的墓前人要少一些,但仍有人在留影。我为他庆幸的是,他终于能够安葬于此——在巴黎,在这片为他熟悉和他以洞察人生社会的深遂和睿智的目光去描写的这片土地上。拉雪兹神父公墓位于巴黎的老市区。我相信,不少陈旧的楼房是他那个时代的。若在一个陌生的水泥森林的喧闹新区,他是不会安息的。那里或许还会有新的“人间喜剧”,但是如“欧也妮”、“高冷”、“搅水女人”这样的人物却永远消逝了。喜剧大师莫里哀也静静的长眠于此。我不懂法文,实在无法解读想必十分精彩的墓志铭,但愿能读懂它的人笑声长在。

  拉德方斯是位于巴黎边缘的一个新区。

  汽车开过塞纳河后,一直奔向西北,很快地进入了地下隧道。安静明亮的隧道中汽车无声地滑行,并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开到一处宽敞的地下停车场,我们下了车,乘自动扶梯来到地面。微风送过来倾泻的阳光,眼前为之一亮:拉德方斯到了。

  拉德方斯是一个怎么也无法与巴黎——十九世纪建设起来的那个辉煌璀璨的巴黎,二十世纪被战火蹂躏而又复兴的那个巴黎相联系。眼前的这片广场比市中心的协和广场更加宽敞、明亮和风光绮丽,它简直就是一个超现实的未来主义包罗万象的巨大展场。

  广场四周的所有建筑全都脱下那深灰色的雕塑纹饰缠身的厚重外套,以一种极度简洁的几何立面,轻盈地亮出天蓝、浅红、墨绿、赤金和永恒的黑白等全部色彩。广场的西面,一个无比巨大银白色正方形框架大楼,棱角分明地在天空中央切割出一块蓝天,这就是通向未来的新凯旋门。它的高度、厚度都是星辰凯旋门无法比拟的。它不偏不倚地延续着香榭里舍田园大道,在通过凯旋门延伸过来的中轴的正中。广场位于一片平整丘陵的台地上,使那条中轴微微仰起,从而象征着一个延续向上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进步和现实。

  广场南北大厦是高达几十层的现代楼群,它们完全以一种华丽的平面拔地而起。方方正正,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但是,它绝不给人一种曼哈顿、香港那样的水泥森林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因为楼群那光彩夺目、线条风格迥异的立面,而是它们依托了这个宽阔无比的广场,用鲜花盛开的巨大花坛、现代抽象的立体雕塑、五彩缤纷的小型游乐设施,广场边散布着新月型、“S”型,或长或短直线平行错位的大理石长椅石凳,七彩条纹铺底的音乐彩灯喷泉水池和极富现代风格的立柱灯饰来衬托。

  广场的东面,一层又一层的平面延伸着、降落着,直到与香榭里舍田园大道的平面衔接。这样一个台阶式的巨大广场既是公园、又是道路,还是现代艺术的展示空间和现代游乐的欢乐之地。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里,你绝对看不到哪怕一辆汽车,所有的道路全都埋到了地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隧道方式在地下连接。或许在某一平面那鲜花簇拥的花圃中,有一个像所谓“天井”一样的凹陷,你可以看到脚下仍是以绿地和鲜花分隔的一小截地下高速公路。在广场两侧的大楼一楼或某些供人休憩的小筑中,有双向的自动扶梯通向地下停车场。在整个拉德方斯区的地面上,你可以想象一下突然失去了汽车的现代城市空间吗?那是一个空气如此清新、花香四溢、白鸽在林间草地和摩天大楼间飞翔,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灌木丛中相拥情侣的喃喃私语的天地。

  这就是未来吗?巴黎这个象梦一样的未来我绝对是认可的。

  从新凯旋门起步,我开始向我已熟悉的巴黎漫步东行。我走过一层层广场平台,一直走到最东侧的广场尽头,我的脚下,从塞纳河那边伸过来的一段地面上的地铁轻轨,像一条闪光的路从巴黎铺到这里,钻入拉德方斯新区的地下,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一座教堂的尖顶浮在光波之上。巴黎象一幅徐徐展开的画轴长卷,从历史到现代,迎着阳光向我铺过来。

  拉德方斯通常不是旅游团设定的景点。而幽静又极为现代的艺术气息使法国一些大公司大企业总部聚集于此。像“elf”这样的标志就高高地闪现在楼顶的蓝天之中。但是,大楼的一楼或二楼却是极有生活情趣的所在,有酒吧、咖啡厅、餐馆、游乐场等,来这里的外国游客并不像香榭里舍那样人头躜动,反之,巴黎市民,包括这些大楼中的白领一族倒是不少。因此,这个区域内更有现代上流社会的“贵族”情调。在几乎一尘不染的广场上,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传来叮叮咚咚的琴声。我见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老人,独自在花丛小道上,用一方雪白餐巾托着面包在喂鸽子,他的神情是那样的安详和自然。当鸽子们吃饱飞走后,他弯下腰去极有绅士风度地拾起地下零碎的面包屑,包回餐巾。在餐厅吃饭时,一位中年的白领,用勺从内向外一勺一勺地舀起汤来,那动作倒是极像在雕凿一件精细的工艺珍品。——在这里我见到了一家装饰非常古典豪华的中国餐馆,位于一家商场的三层。那厅堂的高雅、整洁和干净是我在国内很多著名餐厅很难见到的。

  在一家出售洋娃娃的专卖店里,我面对一个个精致有趣的小家伙不忍离开。巴黎的洋娃娃之可爱,是每一个孩子的梦中之物,且大人们同样是爱不释手。我鼓起勇气,用国内的标准难以置信的价格给女儿买一个:她穿着小皮靴,格子短裙和深咖啡色外套,在金色的头发上斜戴一顶无沿软帽,大眼睛是那样可爱的望着你。她的手里提着一把做工精致的小提琴,另一只手则提着琴弓,像是一曲终了,在等待着你的掌声。

  阳光下,我捧着她快步走过广场,向地下停车场走去。我的心情像拉德方斯的蓝天一样晴朗。穿过这银白色的未来之门,到达美好未来的明天,不正是我的孩子们吗?我心里仿佛听到女儿那清脆的欢笑,拉德方斯,我从这里带上了巴黎的未来和祝福,我仍像在一个美好的梦中信步走着。

  走向未来,走向远方。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2:33:38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师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驴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000
文章:247
积分:9587
注册:2006年2月12日
1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师嫣

发贴心情
上几幅小景

巴黎圣母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凡尔赛后花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断臂的阿芙罗底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罗浮宫的对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凡尔赛宴会大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师嫣在巴黎街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师嫣图文集http://2009.hnzqw.com/index.asp?boardid=36 师嫣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ldxiao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4/7 13:24:20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22   10   1/3页      1   2   3   尾页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