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 喜
---旅伴白描
---旅伴白描
连喜姓王,出生的那年家里建了一正一偏两间木架子茅屋,还出栏了三头大肥猪,所以给他取名连喜。
可连喜的八字太硬,上顶父母,下压弟妹,结果弟妹夭折,父母亲在他十六岁前也先后亡故,连喜就靠自己出工养活自己。俗话说十个单身九个穷,连喜到了二十八九,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浓眉大眼,还长出一圈漂亮的络腮胡,可就因为吃的在口里,穿的在身上,所以没有姑娘愿意上门跟他做老婆。
其实连喜也并不因为打光棍而忧郁,他虽然不爱说话,脑子却特别活跃,而且尽想些别人想不出的东西。
乡里有个说法:猫狗下崽应是“猫三狗四”,而那年连喜隔壁屋里四婆婆喂的一只大花猫却下了五只小猫崽,四婆婆说不吉利,要全部丢掉。连喜觉得畜生也可怜,用一个破篮子装回去喂了半个月,后来没东西可喂了,便乘着到县城送粮谷,把一窝猫崽子全卖了,得了好几块钱,比出一个月农业工的收入还多。于是,连喜就到处打听,谁家的猫崽子多了他就要回来,接连做了几趟猫生意,队上的人叫他“猫贩子”。
当地人对于卖狗贩猫是极瞧不起的,认为是最下贱的勾当。可连喜不顾忌别人怎么看,喊他“猫贩子”也不气不恼。他贩猫还到过省城长沙。
在大城市见了世面的连喜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追求,并且有实际行动。
头次到长沙,连喜花几块钱买回了一块旧手表,成了全大队第一个戴手表的人。戴上手表后,他对于队长看日头估时间喊出工收工的传统做法强烈不满,坚持要以他的手表时间为准,上午八点出工,十二点收工,下午两点出工,六点收工。队长脾气好,不与他争,就让他一个人“按时作业”。可是不到十天,连喜又自觉跟大伙一起出工收工了,因为他那块宝贝手表不走了,他使劲摇了半个晚上都纹丝未动。
第二次从长沙回来,他买了一个电灯泡和一段电线,把灯泡吊在房中间,天黑后偷偷把电线接到从屋边经过的电话线上,可是等了半天灯泡就是不亮,他一会爬上电线杆检查接口,一会跑进屋里摇摇灯泡,折腾得汗流浃背仍然亮不起来。到第二天公社的机线员扯了他的电线,骂了他一通,他才明白电话线上接不了电灯。
连喜经历了手表和电灯两起事件后,总结出了一个教训:城里人的福是乡里人享不到的,所以他把改善生活质量的心思转移到了自我创造上。
连喜的第一大创造是萤火虫照明。他弄到一个小玻璃瓶,把花了半个晚上捉来的萤火虫装在瓶内,再剪下一小块纹帐布封住瓶口,将瓶子吊在空中,形成了一个莹光球。尽管亮度太小,而且闪烁不停,别人都说是一团“鬼火”,但连喜却为此乐得手舞足蹈。只可惜萤火虫闭在瓶里活不了几个时辰,捉起来又实在费劲,连喜便迫不得已地放弃了。
连喜的第二大创造是蜻蜓灭蚊。连喜喜欢观察,发现蜻蜓也吃蚊子后,他又当机立断,花了半天功夫捉回几十只蜻蜓放进纹帐里,然后把纹帐扎严实。但可能是帐内太黑暗蜻蜓捉不到蚊子吧,连喜打着赤膊睡在帐内,结果蜻蜓在身上乱飞,蚊子照样在身上叮咬,害得连喜只好半晚爬起来到河边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