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灵灵仙子放上来一个烘篮子。
我们那里的土话叫烘络子,看到它就想起了读初小时的一些趣事,它是冬天里大多数细伢子带到学校取暖的好东西。不过孩子们有了这东西后,却会生出许多别的花样来:
男生一般都懒得带烘篮子,下课后他们会去抢女生的来烤火,如果如果哪个女生不同意,或者被抢后哭着去向班主任告状,男生们就会变着花样欺负她,简单的报复就是伺机故意追打着跑过女孩身边,其中一个像是不小心踢翻她的烘篮子,弄得这女生告不成状又烤不成火,只能鼓着眼睛大骂“吵死鬼!” 严重一点的报复就是那些有心计的男孩想出来的,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到了小鞭炮,藏在袋子里带到了学校。下课后,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就会想方设法丢一两个到女孩的烘笼子里,当教室里突然响起了爆炸声时,他们却在教室门外面打脚拍手地哈哈大笑。不过这种恶作剧没能持续好久,校会上,各班搞恶作剧的男孩子们受到了严厉批评,校长严肃地明令学生,不准再带鞭炮到学校里来!因为五十年代初期,防火和防特的口号是连起来宣传的,家长们一个个也就将这些孩子严加管束起来了。
烘篮子也在孩子们中传递友谊,同座之间互相借着取暖是最常见的。记得有一期,我被安排坐在靠窗口双人桌子外面的位子,靠里的同座是一个脖子上围着银项圈的说话有点结巴的男生,因为他不像一般的男生那样爱“欺负”女生,所以,同坐一期我们二人的关系还不错。冬天开始后,我开始带烘篮子,他会向我借去烤一节课或者下课后借去烤手。不久,他也从家里带来一个新的,就像仙子家的这个古董一样有护格的。此后每天他的口袋里还会带一把黄豆来,下课后,就从口袋里小心地掏出一把(也就十来粒吧),把它们像下种子一样点匀匀地点在火笼的灰上面,等一会儿豆子乒乒乓乓地炸起来就是煨熟了,他再用铁筷子一粒一粒地夹出来,放在桌面上,用手拍打着上面的灰,然后很惬意地将烘笼放在脚下,一个人细细地品着桌面上那些很香很香的豆豆,偶而我从外面玩得一身热气坐到教室里等着上下一堂课时,他也会送我一两颗。嘴里含着喷着浓香的豆,等着上课铃声响起,这种心情如今想起来也是很不错的。
有一天,班主任的课上刚刚开始,忽然一股焦味开始弥漫开来,老师停下讲课,立刻在教室里搜索起来,孩子们多半用的是没有网格烘篮子,烧了布鞋、裤脚是常发生的事情。我发现我的同座桌子下面在冒烟,但我碰他时他却低着头一动也不动地伏在桌面上。原来他“点”的豆子炸响时,上课铃声正好响起来,老师进来后,他没敢再去夹豆子,于是香喷喷的豆子全部烧焦了。当老师查到我们的座位前时,他吓得哭起来了! 还好,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将他的烘篮子提到教室门外面。下课后,好多同学都好奇地围着看烘篮子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时,却什么也看不到了。他却提走烘笼子,又小心地向里面丢了几粒豆.......
当我们都从乡下回到了城里他竟然不认识我了,但是当我看到他时,还是能认出来,只是圆脸变成了长脸,脖子上没有了项圈,当我向他提起这件事情时,他竟然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