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菜之美者,云梦之芹;鱼之美者,洞庭之鱄”的赞美。西汉时代,长沙已经是封建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较集中的一个主要城市,特产丰富,经济发达,烹饪技术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许多同烹饪技术相关的资料。其中有迄今最早的一批竹简菜单,它记录了103种名贵菜品和炖、焖、煨、烧、炒、熘、煎、熏、腊等九类的烹调方法。
湘菜的文化底蕴最为深厚,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贬逐湖南后,在他的名篇《招魂》里,就述说了当地多种多样的珍馐美味。“肥牛之腱,糯若芳些。”“露鸡霍鞒,厉而不爽些。”杜甫、元结、柳宗元、辛弃疾等,或倾慕山水,来此游览,或遭受贬谪,到此治理。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丰富和活跃了饮食行业。唐代大诗人李白留连于洞庭湖上的夜饮,写出了“白鸥闲不住,争拂酒宴飞”的佳句。著名诗人王昌龄,则有感于湘西山区的野宴,留下了“沅溪夏夜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东安鸡”、“怀胎鸭”、“龙女斛珠”、“子龙脱袍”等传统名菜,也有千百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繁荣境界。如果要评一个最具竞争力的菜系的话,我认为,当属湘菜。尤其在近十年,湘菜系横扫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穷、南北人族,普遍喜爱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