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冲里的真情汉子
——游客晏生其人其文印象(上)
晏生的湖南知青网文集终于问世了,在向他表示祝贺后,总觉得还应该对他说一点什么才能释怀。回顾认识他一年来的经过,信手写下这些未经推敲的粗糙文字,欠妥之处还望熟悉他的乐园网友们指点。
我去年10月上湖知网,11月19日在《二妹嫂》文后第一次跟晏生的帖:“二妹嫂写得好,形象生动印象牢——晏生兄写的人物具有典型化的特征。”二妹嫂就是晏生“女人系列”中描写的那个癫子、蛮婆子,骂起人来“又是拍巴掌,又是蹬脚,有时双手还在自己的裤裆里捞……”的金麦女人。跟帖后他成为跟我帖最多的网友之一,但我并未见过他本人,仅凭着跟帖回帖进行文字上的“神交”,然而就是在这种“书面交流”中,我感到像在与一个宽厚的兄长说话一样随意。时间一久就有一种想见面的愿望,可这机会直到09团拜会才得以实现,但春节团拜会中他负有一个重要使命:手握彩筒站在台左施放。每演完一个节目他就像仪仗指挥员一样:将手中的彩筒往上一举,将彩花喷满会场。那天进场知道晏生在台上,我就从右边人流中挤到台前大喊他的名字,他一听赶快跑下台与我握手。可他还没站稳台上又喊他,他只好一手将我引到翘妹座位边,一手举着彩筒又回到台上……
初次见面晏生给我的印象是:宽阔的脸膛,魁梧的身材,待人热诚而细腻;而他的另一半翘妹则显得秀美温和,我高兴头一次就见到了他们夫妻俩。再次相见已隔半年,他准备自费出版网文要我编校,我8月21日收到他的短信答应后,他随后来到我上班的地方商量了很久。我非常欣赏他这种一见面就推心置腹的度量:他首先把你认作一个可靠的朋友,难道你还能够拒绝吗?我当然为结识到这样爽直的新朋友高兴啦!
对晏生进一步的了解是在10月8日,他这天请回国探亲的放牛娃吃晚饭,同时邀请我和马灯、彭姐等人。他居住条件并不宽敞,但就是在拥挤的斗室里笔耕出了这部《瞧这湘西王公子》厚著。进他家我还发现:晏生除会写文章外,还练出一手好书法——那挂在壁上的篆体“福”字图足以显出其是一个勤勉之人!可使你惊喜的还不止这些:他这双能敲键盘能描书法的手做出的家具也出色;特别是他最后下厨露出的掌勺技术更是到家,精制出的“红烧水鸭”等菜肴叫我们大饱口福。
还是来谈晏生的作品,高尔基在评论文学作品时曾说“……除了风景画,还有风俗画”。翻开晏生40多万字的网文,从始至终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味”:无论是“金麦岁月”下的乡岭田野,还是“知青琐忆”中的人物场景;无论是“男人系列”中环境的描绘,还是“女人系列”中主角的勾画……每一篇都是一幅乡土人情风俗画;每一个形象都具备典型化的特征。除了环境氛围这个艺术特色,体现在作品里的第二个特色就是语言风格上的乡俚土语。这一点马灯先生的三篇评论已经说得很全面,他说:“文章的灵魂是语言,而晏生作品里的每人都讲着老百姓的俚语、俗语……晏生就是用土包子的歌抓住了众多喜爱他文章的粉丝们。”
我曾在他网文集里写了一篇《作家的良知》——谈晏生作品的人情味。人情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阶级斗争年代更是一个谈虎色变、讳莫如深的话题。它是作者运用各种手法在作品主题思想中表现的人性美,现在就来看山冲里真情汉子晏生作品中的人性真善美——
“任何历史痕迹都隐藏着独特的人性。对于知青群体来说,命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所呈现的人性,尽管是那样荒唐,那样不可思议,但它同样是一种人的存在的真实;也因了它的独特,其丰富性才可能具有某种超越常态的人文质地。”(百度文论)——晏生的知青经历也证明了这一论点,15岁下放到靖县寨古冲的晏生,一开始就以他花季少年的胸怀陶醉在金麦的《山窝子里野花香》中,当那些妹几嘎为他抹“毛虫毒”时:“这时,我忽然闻到一阵花香,原来是她们头上插着的花香……”//上山采野果时,他第一次被乡野村姑《五妹》清纯的美丽所折服,竟“紧紧地盯着她看”,直到感到失态才收住目光——我觉得这两篇文章中的环境和心理描述是作者无邪心灵的真诚坦露,表现出一个情窦初开少年的纯朴心灵。自然风景之美和人性情感之美在这里得到和谐的统一,这种真诚与纯朴亦拓展为作者此后文学视野的第一道曙光。
如果说寨古冲的山川之美和日月之华催生了作者胸中的文学幼苗;那么接踵而至的金麦生活磨难则在逐渐形成这片苦难原野的艺术土壤。夏悸的序之所以写得成功,是因为她与晏生一样:同在那个遥远而偏僻的山窝子里呆了13年——要知道人生的整个青春期都没有这么长啊!夏悸说“……最后经不起他说起了13年我们在一个大队生活、一个学校教书又一起病退回城的共同经历,写罢!知晏生者,也莫过於我了。”13年漫长的乡村生活是晏生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因为他和妻子的全部青春年华都融入了那片难忘的土地;与此同时,他流浪的灵魂也将永远皈依在那块埋着他3个儿子胞衣的故园——而这一切就使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表现那块原始神秘土地上生活的善良人们;就使他的文句中每每呈现湘西作家沈从文笔下流泻的那种温暖人情。这种善良与温情即成就了他今日作品的基石与阶梯。
晏生又是怎样在其作品里表现人性美的呢?无可置疑,他的文学才华与“湘西王”父亲先天播种的基因有关,但最主要还是苦难的生活馈赠给他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那累累的创伤,便是生活赐给我们的最好财富”。
不用说,网文集中的每一章都流下了作者生命的汗水!每一节都浸渍着作者青春的血汁!说实话,我有好几次读晏生的文章时总免不了为其中的人物和情境流泪,因为那些文字:字字都连着他痛彻心扉的情愫;因为那些段落:段段都饱和着他无奈生活的浊泪呀!作为一位有良知的作家,晏生将生活的真理巧妙地诉诸于文字,蕴藏在作品中——
在《过年呷泡茶》中,大年初一的晏生和同队知青章伢子逐户给社员拜年,挨户呷泡茶。两人从上午呷到下午……最后碰到富农儿子罗仕财,处事一向利落的晏生竟犹豫起来:进不进屋呢?因李组长早上曾交待不要到他家拜年,要站稳立场。左右为难的晏生那一瞬间想到仕财母亲是“富农婆”,自己母亲也是“地主婆”呀!于是他一脚跨进了仕财的家,双手合揖:“伯娘,拜年啦!”感动得仕财母亲的泪水流出来——这是一幅渲染着深刻人情味的艺术画面啊!
在《可怜的桥夫子》里,当知青桥夫子被汽车撞死在县城汽车站旁,他守寡多年的母亲闻讯赶到时,却表现出一种人间罕见的善良:“……要求不要让司机坐牢,她儿子既然已经不在了,她不想让别人的儿子再受苦。”她的这种品德直感动得那位肈事司机跪地称娘。这位可怜的知青母亲最后竟只要求“买两斤当归回长沙就行”,因为她多年来靠卖血为生的身体实在太虚弱呀——这样深刻入微的人性刻划简直叫人卒读不下去……
如果说“呷泡茶”表现出来的是晏生与生俱来的先天人性中的恻隐之心;那么“可怜的桥夫子”则反映了他在后天人生阅历中增生的“人道关怀”。我以为这种人性化描写乃是作品主题思想性的第一大特征。除此以外,作品的第二大特征是其中的情感描写,作为一个有情的男儿,晏生亦有许多情何以堪的境地,这从《一窝野鸭》里突出反映出来——
那个炎热的夏天,晏生带着三个儿子“买糖果”的叫唤去赶场,在场上卖完鸡蛋后换了一包糖果,返队途中他幸运地在梦得的田冲里抓到了四只野鸭崽。当他抱着四只鸭崽上路后,鸭婆急得在他头顶不停地转圈……他正准备将鸭崽放到背上的竹篓里时,忽然看见为儿子买的那包糖果,那一刻,晏生从鸭崽的可怜态状联想到家中三个幼儿盼父归的焦急模样,心里突然一软,毫不犹豫将四只鸭崽轻轻放进路边的溪丛……此段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从“捉生”到“放生”整个心理矛盾的过程。孔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时,也要想到爱别人的孩子。难能可贵的是:晏生在此处竟将对人的爱施及于动物身上,此非一般的舔犊之爱——亦为一种艺术升华后的情感大爱也!
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这一点晏生已经用他40万字的厚实文集证明了;而作家又是靠描写人性吃饭的,这一点晏生在他的100多篇作品里又给了我们满意的回答。所以说,晏生的作家良知是在寨古冲古老生活土壤上收获的善良果实;晏生的情感大爱是在金麦山民原始美德基因下孕育出来的美丽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