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首先,我要向各位冒着冬天的寒风冷雨参加茶话会的朋友鞠躬致谢!
刚才晏生兄发了言,这次活动主要是晏生兄签名赠书,我是搭便车的。我没有他那样特殊的家世(湘西王的公子)、特别的经历(十五岁下乡、乡下十多年、结婚生子、回城艰辛)、富有特色的写作风格(质朴原生态)。他的文集印了500本,我只有300本;他的文集是16开,我的32开;他的有400多页面,我的只有200多;他的一本有一斤多,我的只有四两,无论哪方面都不在同一个级别上。但我仍然珍惜自己这本肤浅粗糙的集子,因为它是我真实的回忆、真切的心声。封面是我住过的土家族吊脚楼(当然真实生活中远没有这栋高大),封底是我参加过修建的枝柳线公路桥,记录了我人生最有价值的岁月。
自从07年注册湖知网以来,病牛变犟牛,回归了普通退休知青的自我,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湖知网为我提供了写作和倾吐的平台,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网友们启发和鼓励我写出了一百多篇文字。我的《我们这一辈》就是看了听了湖知网上的视频写的,去年春节团拜会上华容知青又演唱了这首歌。《我的老家在华容》是去年与华容知青同车去浏阳参加活动后有感而发的。《豆豉》是被立立、彭老师、春江、海韵等朋友的趣话逗出来的。《红领巾》、《人参米》、《书的故事》是看了楚人的文章和照片后写的。《眼镜的遭遇》是良良哥的《屙野屎》带出来的,《送猪》是寨牙老团的《猪坐轿子》带出来的。《怀念李运彝老师》是呼应秋语学友。《那些苦涩的青春往事》更是与众多网友的共鸣。以文会友,每一篇文字的后面都可以讲出一段来历。这本文集的装帧设计是斜阳版主,连赠书的图章也是雨声动听网友为我雕琢的。所以我由衷地感激湖知网和朋友们,这本文集是六十年的总结,也是上湖知网两年多的小结。也许以后我会兴趣转移,也许转为沉寂淡出,但我会永远记得在湖知网与朋友们相会的日子。
再一次谢谢大家,谢谢始终支持鼓励我的老伴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