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记忆之60年代
60年代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他们作为榜样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中国人民经历了生活的苦难——饥饿,生活必需品的极度匮乏,“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里小孩多,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我是老四了,穿的是破烂。
旧翻新,大改小,前改后,长袖破了改短袖,裤脚短了再加长,退色的棉袄里翻外。每人全年布票4尺5寸。
(二)全民穿军用服装时代
整个60年代,大体是军用服装在领导时尚的潮流,当年一度流行的顺口溜中,有一句为“狂不狂,看米黄”,指的也是军装。
当“文化大革命”战鼓擂响的时候,一身绿军装加褐色皮腰带,显得格外神气。这种人人穿军装时代,随着“四人帮”垮台及改革开放的到来才逐渐淡化。
(三)时代英雄——焦裕禄,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些英雄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革命觉悟,艰苦朴素,集体主义,当然,还有爱学《毛泽东选集》。
(四)革命的生活色彩
60年代的爱情和婚姻,还被赋予了许多革命色彩。
到了“文化大革命”,婚姻中男欢女爱的感情成分完全被阶级斗争所淹没。“亲不亲,线上分”——阶级不合,观点,路线有异,夫妻便会反目,便会互相斗争,互相揭发,一个小家庭,也要严格地划清界限。
“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个时期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念一句语录。有一位老太太去买菜,售货员说:“为人民服务”,你买什么?” 老太太说:“愚公移山”,我买萝卜“。说着她就在大筐里挑起了萝卜,售货员见她挑来挑去,很不耐烦地说:“要斗私批修”!老太太头也不抬头,继续挑着,口里念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早请示,晚汇报
比如开饭时,孩子们饿狼般围拢来,家长内心酸楚,但嘴上还得说:“现在学一段毛主席语录”。孩子们咽下口水,齐声念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节约粮食问题,一定要抓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并加以红薯,土豆,杂粮……,要节约闹革命”。
跳忠字舞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舞者双手按着自己的胸部。到处都是跳忠字舞的。
(六)学工,学农,学军
毛主席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大学停办。知青总人数为: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