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一、关于“批判”的批判
一位较真的网友竟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发现一百多处错误。这网友对现代字典中将“批判”一词解释为对错误和反动的东西进行分析和否定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追本溯源认为批判一词的正确释义应该是“从具有影响的观点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剖析判别的过程”。我身边有一部民国编的《辞源》,上面对“批判”一词的解释确与现代字典不同,它的解释十分中性——“评论是非”……如此看来,分析、批注、评点、判别才是“批判”一词的本意,并非一概如文革中惯用的驳斥的意思,更非讨伐的檄文!至此我算是对“批判”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兴奋之余立即学以致用,把它作这篇小文的标题。
二、关于《意淫》的批判
最近茶座来了一位叫做归真的网友,此君手执文艺批判的大旗,一上来就连发了数篇评论文章:尤其一篇叫做《意淫——我余悸什么?》的评论,其效果堪称语惊四座,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一时间有凤来仪,不惟不知天命、艾木地等理论高手叠有跟帖,甚而至于我们久仰的的蔷老大姐亦远自燕地写来精彩评论。我再次重读乡音的《意淫》一文,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意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文革酝酿时期一所小学校的悲情冤案故事。学校的头头以一位老师曾经抱着女学生的毛衣睡觉为口实,将老师的行为定罪为“意淫”恶行,发动学生对其进行批判,并将这位善良饱学的老师逐出教师队伍,致使落魄的老师最终死于非命。
乡音作为一位有积淀的写手……善于用平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讲述平民故事和自己少年的故事,我深感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将亲历亲见的人间冷暖融于淡定。而我却从她淡定的写作态度和平实的叙述中常常感受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当然也不乏小巷深处传来的温馨。而文革的叙事是其中最能引人深思的一组文章,如《我的求学路》……
《意淫》是乡音文革叙事组文中最为短小的一篇。在这里乡音继续着她的淡定平实甚而至于有些学究气……如果说《意淫》究竟说明了什么?我理解它的意义在于——
1、直陈文革和极左路线的关键弊病——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发出唯心主义杀人的呐喊。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文革中被各种莫须有罪名加以戟害的干部群众数不胜数。由此使人觉得,整个文革就像一场真正的意淫。试想,仅仅凭借一些主观臆造或者捕风捉影罗织的罪名,便可置人于死地。这不是很可怕的么?
2、作者在文中特别刻画了一个叫做L的女学生,她密告老师,充当了为虎作伥的悲剧角色。我体会作者对这类人饱含爱恨交加的心情。因为我不止一次地看过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描写。作者通过这个细节,点击了国民性格的某些缺陷——这就是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助纣为虐的角色。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曾描写过的当仁人志士牺牲的时候,有的群众却抢着吃人血馒头……
归真先生对《意淫》一文无疑是赞赏的……但是他提出一个观点,归纳就是:我们应当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我把他的话换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如我们在当时当事会怎么办?会像今天的我们这么清白吗?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以为这就引出这么几个命题:1、我们亦当自省;2、对文革中的错误事情应严予批判,而对犯错误的人则应存宽恕之心,因为当时的人有着历史环境影响的特定因素。3、文革的运动是一场群殴,那么今天的我们,应当多一些独立冷静的思考,不要再发生精神的群殴。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我以为,归真先生的立意与作者的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三、关于归真批判的批判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归真评论的时候,不禁眼前一亮。何以如此?一是正如有的网友所说:我们的论坛比较缺乏思想层面的讨论和理论层面的评点。而归真带有评点性质的文章,实现了论坛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零的突破,给这略显恬淡的坛子撒了一把盐,平添了不少的味道。二是归真的文章显出了一种诚恳,重在说理,条分缕析,而对人则体现了一种谦恭的态度。
人们常把评论和写作比喻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鸟折一翼,则无以高飞;车少一轮,则不能达远。思想评论、文艺评论,对于提高一个论坛乃至网友的思想水平、审美功力、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功力的批评已成为一个论坛是否繁荣的标志……各位店小二都不止一次地听到网友关于批评的缺失的看法。文斗、浩宇等曾多次商量,希望寻找良方…… 那么,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批评呢?
我以为良好的批评应该有利于和谐的思想交流,它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坦诚的、与人为善的态度;2、认真的、客观的、理性的分析;3、都是DDAJ级的人了,把握尺度,充分注意对他人的尊重。
在我看来,思想评论和文艺批评要在知青生活与文化的建设中起作用……很抱歉第一次冒昧地使用了中性意思的“批判”一词……(牧歌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