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孟晓专栏 → [非原创] 拾遗之十……网友诗文摘录

湖南知青网历年论坛链接: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您是本帖的第 64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非原创] 拾遗之十……网友诗文摘录
孟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00
积分:16156
注册:2007年1月27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孟晓

发贴心情
[非原创] 拾遗之十……网友诗文摘录

                   无声胜有声

                                  ——写于《无声的群落(续)》发行时


   我常常反思我们名不副实

    求学的年华却在埋头农耕

    还是一群稚气未脱的毛孩啊

    哪有知识!其实是一群懵懂

    

    我常想我们后人会诘问我们:

    你们的一生其实与知识无缘

    为何却拥有这样灿烂的称号

    殊不知我们的“知识标签”

    其实是一串苦难连接的珍珠……

    

    这群与祖国母亲共患难的儿女

    曾经历过人生最深重的苦旅

    虽然过去充满了太多的无奈

    今天却依然不愿无奈地过去

    

    珍爱生活,期待国家永远繁荣

    胸中的坦陈不仅仅是宣泄与悲鸣

    虽然群落今天的呐喊有些沉重

    但我们沉重的呐喊将划亮历史长空

    

    真实的回忆留给后代留给子孙

    我们不懈地奋斗    勇敢地追寻

    在无助的彷徨颓丧中觉醒反思

    袒露心声后卸下十字架的沉重

    

    终有一天我们的悲壮与沧桑

    连我们的形体将消失在永恒中

    在历史绵延无声的世界里

    真诚坦率质朴   无声胜有声

    

    这声音将回荡在崇山峻岭中

    这声音将激扬在江河湖海中

    我们一代人用尽整整一生啊

    终于写下这顶天立地的大字:人

                                                       ——笑对人生于2009.12.3


          收藏一首:

      笑对人生笑开怀,

      对酒当歌诗句来。

      人生何须尽得意?

      生命之树花常开。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6 21:55:01
孟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00
积分:16156
注册:2007年1月27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孟晓

发贴心情

一、关于“批判”的批判

    一位较真的网友竟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发现一百多处错误。这网友对现代字典中将“批判”一词解释为对错误和反动的东西进行分析和否定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追本溯源认为批判一词的正确释义应该是“从具有影响的观点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剖析判别的过程”。我身边有一部民国编的《辞源》,上面对“批判”一词的解释确与现代字典不同,它的解释十分中性——“评论是非”……如此看来,分析、批注、评点、判别才是“批判”一词的本意,并非一概如文革中惯用的驳斥的意思,更非讨伐的檄文!至此我算是对“批判”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兴奋之余立即学以致用,把它作这篇小文的标题。

二、关于《意淫》的批判

    最近茶座来了一位叫做归真的网友,此君手执文艺批判的大旗,一上来就连发了数篇评论文章:尤其一篇叫做《意淫——我余悸什么?》的评论,其效果堪称语惊四座,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一时间有凤来仪,不惟不知天命、艾木地等理论高手叠有跟帖,甚而至于我们久仰的的蔷老大姐亦远自燕地写来精彩评论。我再次重读乡音的《意淫》一文,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意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文革酝酿时期一所小学校的悲情冤案故事。学校的头头以一位老师曾经抱着女学生的毛衣睡觉为口实,将老师的行为定罪为“意淫”恶行,发动学生对其进行批判,并将这位善良饱学的老师逐出教师队伍,致使落魄的老师最终死于非命。

    乡音作为一位有积淀的写手……善于用平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讲述平民故事和自己少年的故事,我深感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将亲历亲见的人间冷暖融于淡定。而我却从她淡定的写作态度和平实的叙述中常常感受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当然也不乏小巷深处传来的温馨。而文革的叙事是其中最能引人深思的一组文章,如《我的求学路》……

  《意淫》是乡音文革叙事组文中最为短小的一篇。在这里乡音继续着她的淡定平实甚而至于有些学究气……如果说《意淫》究竟说明了什么?我理解它的意义在于——
     1、直陈文革和极左路线的关键弊病——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发出唯心主义杀人的呐喊。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文革中被各种莫须有罪名加以戟害的干部群众数不胜数。由此使人觉得,整个文革就像一场真正的意淫。试想,仅仅凭借一些主观臆造或者捕风捉影罗织的罪名,便可置人于死地。这不是很可怕的么?

    2、作者在文中特别刻画了一个叫做L的女学生,她密告老师,充当了为虎作伥的悲剧角色。我体会作者对这类人饱含爱恨交加的心情。因为我不止一次地看过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描写。作者通过这个细节,点击了国民性格的某些缺陷——这就是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助纣为虐的角色。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曾描写过的当仁人志士牺牲的时候,有的群众却抢着吃人血馒头……

    归真先生对《意淫》一文无疑是赞赏的……但是他提出一个观点,归纳就是:我们应当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我把他的话换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如我们在当时当事会怎么办?会像今天的我们这么清白吗?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以为这就引出这么几个命题:1、我们亦当自省;2、对文革中的错误事情应严予批判,而对犯错误的人则应存宽恕之心,因为当时的人有着历史环境影响的特定因素。3、文革的运动是一场群殴,那么今天的我们,应当多一些独立冷静的思考,不要再发生精神的群殴。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我以为,归真先生的立意与作者的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三、关于归真批判的批判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归真评论的时候,不禁眼前一亮。何以如此?一是正如有的网友所说:我们的论坛比较缺乏思想层面的讨论和理论层面的评点。而归真带有评点性质的文章,实现了论坛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零的突破,给这略显恬淡的坛子撒了一把盐,平添了不少的味道。二是归真的文章显出了一种诚恳,重在说理,条分缕析,而对人则体现了一种谦恭的态度。

    人们常把评论和写作比喻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鸟折一翼,则无以高飞;车少一轮,则不能达远。思想评论、文艺评论,对于提高一个论坛乃至网友的思想水平、审美功力、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功力的批评已成为一个论坛是否繁荣的标志……各位店小二都不止一次地听到网友关于批评的缺失的看法。文斗、浩宇等曾多次商量,希望寻找良方…… 那么,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批评呢?
     我以为良好的批评应该有利于和谐的思想交流,它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坦诚的、与人为善的态度;2、认真的、客观的、理性的分析;3、都是DDAJ级的人了,把握尺度,充分注意对他人的尊重。

      在我看来,思想评论和文艺批评要在知青生活与文化的建设中起作用……很抱歉第一次冒昧地使用了中性意思的“批判”一词……(牧歌2008-1-26)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9 1:50:35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孟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00
积分:16156
注册:2007年1月27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孟晓

发贴心情

“知青第一”——

中国第一个知青是毛岸英:40年代毛泽东指出 “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理论,首先付诸实践。将从莫斯科留学回国的大儿子岸英送到农村拜一个农民来老爷为师。成为中国第一个知识青年。

中国第一批自动到农村去安家落户的知青群体:1952年,一批云南昆明市的青年学生……在如今的橄榄坝地区成立农场……

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边疆晓歌》,标志着新中国文学史中一个新门类——知青文学的诞生。

第一部知青纪实性新闻纪录片: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新疆拍摄的记录片《军垦战歌》是第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纪实性新闻纪录片。片中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打动了几十万热血青年。

第一部知青的长诗:贺敬之《在西去的列车上》。

第一部知青电影: 《年轻的一代》。

第一首知青歌曲:中国最早的知青歌曲是知青们用《大海航行靠舵手》曲谱填词形成的。曾流传于知青群体、沒有留传下来。

第一个因创作知青歌曲而被捕入狱的作者:因创作知青歌曲《南京之歌》而遭逮捕的知青是南京五中高中毕业的任毅,男,生于1947年。//1969年7月创作《我的家乡(南京之歌)》。因反映了广大知青的真情和心声被辗转传抄传唱传播,后演变出数十种版本。8月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华语广播以《中国知青之歌》为题频繁播放《我的家乡》。//1970年2月19日(阴历正月十五)夜任毅被以“创作反动歌曲、破坏知青上山下乡、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战略部署”罪在知青点被捕。6月被判死刑,报省革委会审批。7月省革委会批复: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实际服刑9年平反出狱)。//1978年8月任毅得到平反,无罪释放。被安排到南京一家丝织厂工作。出狱后不久到一个老同学家去玩,这位同学的妹妹──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对他和他的经历都发生了兴趣,虽然她比任毅年轻许多,却执意要嫁给他。//任毅现在是南京市纺织工业供销公司的业务员,家住南京郊区一片新盖的生活小区里。

第一家录制并发行知青歌曲的音像公司:1988年广西民族声像艺术公司独家出版发行了中国第一盒知青歌曲《动荡》——60年代知青歌曲。收录了京津沪、南京、重庆知等地的知青歌曲9首。

第一次使用知识青年称呼:知识青年在中国成为正式称呼是在1963-1964年期间,一批北京和天津的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作为带头人来到山西的贫困农村落户。从此,“知识青年”一词在这个特定的年代,被确认为一个特定阶层的称呼被正式使用。刑燕子等少女成为其代表人物被传颂……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针第一次使用了“知识青年”这个称呼,并指出“知识青年有文化,到农村锻炼一个时期,可以到县里担任领导工作,还可以到省里和中央去嘛”。这个著名谈话后被批判为“下乡镀金论”。

第一次知青大逃亡:1974年雨季云南边疆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知青大逃亡事件……当时并没有人意识到这场失败的知青大逃亡只不过是一次历史预演……第一次知青大返城(也是最后一次):1978年云南知青打着“还我青春”的大旗,采取罢工、静坐、示威、游行、绝食、卧轨、上京告状等方式,由西双版纳市至昆明,又从昆明闹到北京,终于惊动了中央政府。中央根据当时“拨乱反正”的政策,各地知青们被允许回到故乡城市。云南知青的大规模的请愿、闹事、维权,导致了全国知青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大返城,它终结了中国知青运动。(录自格之明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9 1:59:43

 3   3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