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如是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27日刊登大卫与著名画家陈丹青的对话。摘登如下:
大卫:只受过正规的小学教育,但你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什么独门秘籍?
陈丹青:不要夸大我的“成就”,我只是名字被媒体夸大了。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你的问题暗示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要说获取成就的独门秘籍,我相信就是去做,保持做。还有,热爱你做的事情——不管什么事情。
大卫:对国学怎么看,包括小孩子接触国学?
陈丹青:我根本不懂国学,更别说功底。小孩子能够读些古文,当然好,但未必非要懂得国学,除非哪个孩子特别喜爱,有天分,他应该去考国学专业。一百个孩子应该有一百条路,国学只是其中一条。
大卫:你因为不满某些制度而离开了清华大学,你认为中国教育改革要从哪里开始?
陈丹青:真要改革,先要革除大学里无所不在的权力结构,不然教育没希望。但最不可能改变的正是权力结构,所以我逃走了。
大卫:对于一个天才来说,课堂重要还是美术馆重要?陈丹青:除了“课堂”与“美术馆”,倘若某个孩子果然是天才,我相信什么都对他很重要。天才是在一切事物中学到智慧的人。
大卫:天才即是偏才?
陈丹青:如果“偏才”这句话能使人对真的“天才”不那么嫉妒的话,我愿意说是的,天才是偏才。几乎所有天才都是偏才,天分越高越是偏才,莫扎特、梵高这些人都是天才,还有中国的齐白石。
大卫:这30年来,中国GDP上来了,但人的素质好像没有和GDP同步,中国人的“精神GDP”何时才能同步上来?
陈丹青:不知道。我相信一个国家、民族不顾一切地使GDP上来,可能证明这也是一种“素质”,甚至“精神”。
大卫:你有什么良方?
陈丹青:我没有良方,我只是希望大家反思甚至追究:为什么中国人不惜丧失 “素质”与“精神”,而追求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