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两篇
母爱的级别
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我以为,错。爱是需要学习的艺术。
母爱并不是爱的高级阶段,因为它仅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我们不时地听到,某个母亲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竟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殴打致死。这是爱吗?很多人说这不是爱,因为他们本能地拒绝承认这是爱,在他们眼中,爱是纯正和没有任何杂质污染的,包括爱是不能有失误的。但我想说,假使把那位死去的孩子复活,问他或她,你的妈妈是否爱你,我想,他和她带着满身伤痕,也会说,妈妈爱……
因为母爱的初级阶段,就是如此盲目和自怜自恋的。她很可能不尊重孩子,难以清晰地界定孩子是另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她把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强加在一个与她完全不同的人身上,就会酿成悲剧。这不但是生理上的,还有更深的心理上的痕迹。
在母爱的高级阶段,母亲要高屋建瓴地完成与孩子的分隔。她高度尊重生命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帮助一个新的生命走向灿烂和辉煌。这种境界,即使是一个潜质优等的母亲,如果不经过修炼和学习,也是不容易天然达标的。
所以,我宁可说,爱很艰巨,爱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
(摘自《情感按钮》 作者毕淑敏)
※※※※※※※※※※※※※※※※※※※※※※※※※※※※※
灵魂怎堪怨恨
王老师是四川某地一个小县城中学的教师,是当地唯一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人,他教的班级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
2000年高考前夕,他带的高三班以及他的女儿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他突然发病住院,经查是肝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考试,他叮嘱家人不许把他的病情告诉女儿和同学们,以便让他们安心考试。
这作为一个秘密一直被保守着。直至高考结束揭秘时,他已离开人间13天。
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怀着功利的目的赶往他所在的县城。其时,追悼会已经结束,他的女儿忧伤地看着父亲的遗像发呆。我实在不好开口提采访的要求,决定先采访他的同事和学生,侧面了解一些情况。
可得来的信息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学生们对他的死反应都很平静,甚至有点冷漠。
同事们则叹息,说王老师是累死的。教毕业班、压力大。他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去看着学生早自习。他班上的学生比别的班起床至少早一个小时,而晚上,要晚睡一个小时。这样的话,他每天差不多要在学校呆十七八个小时。他的升学率和成绩,都是这么逼出来的,他也是这么累死的!但他的苦心和付出,学生们并不理解,很多孩子在心中暗暗恨他。他的班是每届升学率是最高的,但毕业后回来看他的学生却很少。
王老师的妻子告诉我一件事:王老师为了保证学生们每晚补课后不饿肚子,经常叫妻子给孩子们蒸馒头送到教室去,但每次吃完之后,学生们都要把锅砸烂。
在王老师家的厨房里,我看到被学生们砸烂的铁锅,上面千疮百孔,让人惊心。
我问王老师的女儿:“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砸锅吗? ”
女 儿 叹了一 口 气 ,说: “同学们不是恨锅,而是恨补课。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把大家都快搞疯了。有几次,我也砸过! ”
她说这话时,背对着父亲的遗像。照片上,四十几岁的王老师显得很苍老很疲惫。我想,天堂里应该没有高考吧?王老师的灵魂在那里也许能得到安息。
(摘自《杂文选刊》第11期下作者曾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