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闹市也参禅
曾经有幸在衡山学习了半个月,那真是一个山水秀丽、风景入画的地方。且不说历史久远的名胜古迹,苍劲修长的松柏翠竹,缭绕如烟的茫茫云海,险峻陡峭的峰峦迭岭……单是那满山的寺庙、道观就叫人流连忘返,更兼那悠悠然然的晨钟暮鼓,让人有一种纯净灵魂、去除杂念的宁静之感,我想这真是一个清修参禅的好地方。
所住不远处,就是一座名叫“福严寺”的尼姑庵,那里终日香烟袅袅,环境清幽雅逸。庵里除了年老的住持和管事,多是眉清目秀的小尼姑,灰衣缁帽垂首而行,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祥和感觉。晚饭后我们总会缓缓散步到庵中,听她们那虽然不知所云,却轻缓低幽绵长悦耳的晚课,和虽然单调却让人闻之肃穆的佛乐声,或观看她们为香客们祈福化灾而做的法事。等她们下了晚课或散了法事,我们也常常和她们交谈一二,我们觉得她们如此年轻却青灯古佛,难免会有难言之隐,一般都不太问她们为什么出家,偶有个别不识趣者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她们也仅仅只是淡淡一笑而已,无非是看破红尘立意清修云云。
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若是清修何必出家?如果真是心如止水,哪里不能参禅?青灯古佛与世隔绝,在这样的环境中清修并非难事,因为一旦三千“烦恼丝”脱尽,虽不能立刻割舍七情六欲和尘世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真正做到六根清静,但至少远离人世的环境可以强制性的令人实施形式上的清修。我想,其实出家有时也是一种逃避,陷入世俗的是非恩怨之中不得脱身,于是一走了之,“金盆洗手”归隐山林,躲到庵中蒲团木鱼,淡泊名利,把发生过的一切扔给别人去收拾,难免总有不负责任之嫌。
难的是真正勘破红尘而超然度外:珍惜自己所得到的,不要管为这得到的是否付出了很多;宽容善待你周围的人,不要管这人是否曾经伤害过自己;认真努力地去完成你做的每一项工作,不要管这工作是否自己愿意做的;不断陶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要管是否有人会欣赏;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持好纠错,不要管这样是否会吃亏;永远热爱你生命的每分每秒,不要管前面的道路会有多少艰难困苦……
我想:佛旨无非就是扬善抑恶,提倡修身自洁,诚信友爱,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必在乎形式呢?能在闹市中清修,从俗务中悟禅,这才是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因为面对挑战比逃避现实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