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灌水]孔子是“圣人”么?


您是本帖的第 582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灌水]孔子是“圣人”么?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灌水]孔子是“圣人”么?

  久闻靖县、江永、华容知青等栏目好帖如云,乃藏龙卧虎之地。今路过靖县进去逛一下,果然目不暇接,一篇论孔夫子的文章首先跃入眼帘。两千年来对夫子的评价各有千秋,从历朝尊孔到太平天国、“五四”打烂孔家店,又到文革“批林”扯到“批孔”,又到现在大讲国学复尊孔,大概搞乱了许多人脑筋。骨架网友此文有独自见解,乃转载如下:

   孔子是“圣人”么?/骨架   文

  凡是能认几个字的中国人就没有不知孔子的,即使不识字的老年人,甚至牙牙学语的幼儿也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地哼上几句,不管懂还是不懂,谁都可以张口说出几条“论语”中的格言。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孔子被称为“圣人”也理所当然。但孔子从他“出名”起就没有停止过被批判,不光是后来的“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就是他生活着的春秋时代,法家、道家、墨家等在“百家争鸣”中也没有停止过对儒家对孔子的争论和批判。鲁迅曾说孔子被抬得很高,若与释迦牟尼比“却实在可怜得很。诚然,每一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可一副寂寞冷落的样子,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佛寺,或者是神庙”,虽老百姓也说孔子是圣人。不过鲁迅描写的是很早的事了,现如今孔圣人又时来运转了,民间倡儒学,官方搞祭孔,声势之浩大,令孔子的陈年泥塑又熠熠生辉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称孔子为“圣人”的,孔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孔子(公元前551-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避难迁居鲁国。三岁丧父,随母颜征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贫贱,及长,做过委吏(主管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相传曾问礼于老聃(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中年后聚徒讲学,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并把“礼”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作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三十五岁时孔子因鲁国内乱奔齐。齐景公向他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景公极为赞赏,欲启用孔子,因齐相晏婴阻挠而作罢。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五十一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升任为司空,再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订盟和好,并将郓、汶阳、龟阴三地归还鲁国。于是受鲁国上卿季桓子委托,孔子开始摄行相事。为提高国君权威,他提出“堕三都”(坼毁鲁三大夫所据城之墙)的主张,遭反对未能成功。五十五岁时,鲁国君接受齐国所赠美女骏马,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常遭冷遇,被嘲为丧家之犬,常饿肚子,遭围困险些被杀,历尽艰辛,终不见用,

    六十八岁返回鲁国,不再求官。晚年致力教育,其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又埋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其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他的门人及再传弟子集成《论语》一书,该书辑录了孔子和一些弟子的言行,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六十九岁时,独子孔鲤去世,七十一岁时,得意门生颜渊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曲阜西部山林捕获一只称麒麟的怪兽,麒麟不久死去。孔子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不禁悲叹:“吾道穷矣!吾道穷矣!”遂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七十二岁时,突然得知门生子路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夏历二月,孔子寝疾七日而逝。

   就是这么个孔子,就是“教育弟子”和“周游列国”这么个经历,就是《论语》这么一部“经书”,竟因此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还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如一种认为,“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以及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落后的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其本质都是‘玩人的,让广大中国布衣草民落入诬忘之中,变得迷迷糊糊……”这是彻底否定派。一种认为,“‘孔子是帝王之师’,是站在统治阶级之上说话的圣人,对于孔子的学说,不能批判地继承,只能建设性地解释,同情式地阅读。以此复兴华夏文化,而只有复兴华夏文化才不致被‘西化’”。这是完全继承派。

   显然,这两种看法都有些偏激。

   为什么孔子就不能批判地继承呢?他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把女人包括自己的母亲与小人相提并论;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难道不是对女子的不尊重;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完全不论谁对谁错;他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算不是说“不让百姓知大道”而是“无法使百姓知大道”,也仍然是不相信广大群众,仍然是愚民政策。还有他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在君子、小人之间划有一条鸿沟,因此就有了“唯上智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等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鲁迅曾说:“不错,孔夫子曾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的,即为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可见孔子的学说中还是有糟粕,我们只能是批判地继承。

   完全否定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甚至否定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更没道理了。中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造就的,其中两千年前的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贡献功不可没。毛泽东说:“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又说:“学习我们的遗产,用马克思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见毛泽东是把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来评价的,而且还必须认真总结,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孔子究竟还是不是圣人呢?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15:44:01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续转

    孔子自己不这么认为,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其实这是孔子对圣人标准的认识与后人不一。孔子一生中花了很大气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求官,然而四处碰壁,未有什么成果,以致后来在他的儒学中也一直浸透着“读书做官”的思想。但如果孔子真的去做了个官,他是绝不可能成为什么圣人的。因为他看不清大势,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社会行将结束,封建社会行将开始的时代,大国要吞并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百姓要求避战求平安,他这时却要大家先行礼仪,恢复周礼;各国要急于加强军事和经济,百姓要求温饱,他却不懂军事经济,不明白生产关系如何调整,财政税赋如何改变,军队如何训练打仗,只强调要先搞思想教育,要大家循规蹈矩,这样的政治主张怎么不显得迂腐,那个国君会启用这样的人呢?广大群众怎么会跟他走呢?孔夫子充其量只能算半个政治家。但恰恰是他没当官,而当了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反倒成就了他的圣人之路。

   圣人是个什么标准,没有定论。因圣人是中国旧时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追求,是对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的尊称;毛泽东认为圣人应是最大的思想家,圣人是得到“大本”的人,所谓“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因圣人握有真理,所以能动天下之心。看来圣人一是要有理想人格,二是要握有真理,是思想家。一般英雄创有伟业,具有理想人格,却不是思想家,如中国老百姓将关羽称为“武圣人”就不大合圣人的标准,因他虽有超强的人格魅力,却谈不上是什么思想家。

   孔子符合这个标准吗?

   孔子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年,吃尽苦头,险些丧命,仍未被诸侯任用,他却不灰心,始终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甚至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安贫乐道,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浮云。”当然,他并非不求富贵,他说:“富与贵,人之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最高价值,他是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的。孔子以好学著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是他作为教育家的优秀品德。他生性正直,主张直道而行。同时他又很善良,富有同情心,待人宽厚,诚恳,奉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可见孔子是个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的思想十分丰富,其核心是“仁”。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忠恕”之道,认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的态度,“未知生,焉知鬼事”。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政治上主张“正名”说,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不仅丰富也很复杂,有许多思想主张是为统治者的,但也有些思想主张是为老百姓的;有些主张当时统治者不予采纳,或者是行不通做不到,但有些主张统治者过后又极力推行和提倡。事实上,孔子的一些学说思想能经历两千多年仍有生命力,说明其有些东西是超前的,是超阶级的,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如他认为做官要诚实,要讲道德;又劝“民”要好学,要向善,这些至今有积极意义。特别如他的“和”、“合”哲学思想。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其“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存,还有这中间的“和谐”与“以人为本”的内涵,都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谐”在我国今天已与“富强民主文明”同被列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追求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对理想世界的一个追求目标。

    可见孔子是符合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标准的人。中国古代符合这个标准的也不止孔子一人,如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等,也都是品德高尚,思想学说影响极大的人。为什么独只是孔子被定为圣人呢?主要是因为孔子学说和他的政治理想中维护帝王统治者利益的部分最为突出也最为适用,所以,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上,经过附会和演绎,已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历代封建王朝也就不断对孔子加官晋爵,顶礼膜拜,以借孔子的偶像来维系他们的统治。但事实求是地说,不论历代封建统治者怎么翻来覆去,孔子的思想学说还是孔子的思想学说,其博大精深,至今不仅为后人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而且有许多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仅我们不信,古代帝王也不会真相信。孔子说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干什么都符合客观规律了,这显然是吹牛。如说他见麒麟一死,就知战国时代将到来,完全没有逻辑,只是神化。孔子毕竟是两千年前的人了。毛泽东说:“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这话不无道理。鲁迅当然也有局限,如他对京剧和中药就有偏见。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以及他用他的小说和杂文做武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革命主将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批判主义和硬骨头精神,都一直影响着并将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心理和性格。还有毛泽东本人,他说自己不是圣人,只能算个贤人,是圣人的学生。是的,毛泽东虽犯有大跃进、文化革命等错误,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一生,他那无与伦比的胆识、智慧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建立新中国的巨大贡献和贡献给中国和世界的毛泽东思想,无一不是对现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人民影响最大最深和最长远的。从这一点出发,未尝不可以说毛泽东也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15:51:12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续转

可人们为什么要在中国寻找圣人呢?因为尽管有些中国人信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但中国的宗教始终不很发达。也许是没有一个像西方基督教那样统一的神,也许是中国传统更讲究世俗功利,总之中国人信教的只是很少数。于是,在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需要精神寄托、需要价值诉求时,儒家和孔子在历代统治阶级推动下便成了中国大多数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这方面的理想替代。这样儒家便成了儒教,孔子便成了圣人。其实,当代中国和中国人已不再需要什么“圣人”,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自从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就有了自己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自信。因此我们今天对待孔子,大可不必再顶礼膜拜,我们只是将他视为思想和文化的巨匠。对于儒学的精髓,不仅我们炎黄子孙认同,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各个民族中也有很多愿意学习和了解它,甚至还有要纪念孔子的。可见孔子及儒学的精髓不仅穿越了时空也跨越了地域,不仅具有中国价值也具有普世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儒学,可以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研究和学习孔子的远见和智慧,吸取和弘扬他的积极因素,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再经过我们若干代人的努力,也许一个“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时代真的就会到来。

(留此备存,文中观点仅供参考——灯火注)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15:54:10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靖县网友椰风海韵上传该栏太平街拍的孔子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16:06:17
七星相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021
积分:9401
注册:2009年6月17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七星相伴

发贴心情
关羽被称为武圣,孔子被称为文圣,他们在我们这儿都建有庙 ,在我们这儿文革期这两座庙都遭到破坏,文革后孔子庙得到修复,已卖门票了,但武庙修修停停,现在还没有完工。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16:31:00
开山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84
积分:2159
注册:2007年9月23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开山炮

发贴心情

文革中批孔,好像他并不是那么文弱,而是官瘾很大,喜欢杀戳当了几天代理宰相就杀了少正卯?

现在基本恢复了汉唐,特别“半部论语治天下”宋以来历朝对孔子正统的评价,除了率弟子奔走各国盼统治者封个一官半职展毕生抱负却厄于陈蔡,印像最深的就是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之言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23:02:46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关于孔子杀少正卯,有人说乃子虚乌有之事。而有网名余心者新浪博克之言却另有其据(孔子杀少正卯案述评):

   在鲁国与孔子同时创办私学的另一人就是这个少正卯。孔子讲学,少正卯与孔子对着干。王充在《论衡.讲瑞篇》中说:“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 求学的人,一会儿在孔子这边,一会儿又跑到少正卯那边,有三次几乎跑空了,只有颜渊这个老实人一直在孔子这里没有去。这也可以看出,“弟子三千”之说,恐怕是言过其实,否则,怎么会有两千多人一下子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去了,而孔子这里只剩下颜渊一个呢?

   显然,孔子对少正卯很是头痛。他是要靠“束脩”来糊口的,学生都跑光了,断了生计不说,实在是老师的奇耻大辱。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说他对少正卯恨之入骨也不为过了。

   孔子与少正卯在鲁国势不两立,当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之后,少正卯被诛是势在必然的了。

   孔老先生列举的少正卯的5条 罪状,基本上都是牵涉思想和言论的,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应该算是理论探讨或者学术交流,并没有实际的反叛举动。孔子之所以掌握了少正卯的言论,多半是孔子 的那些门徒——曾经跑到少正卯那里听课,而后又跑回来的背叛师门的逆徒——告的密。孔子把少正卯杀了,开创了钳制思想禁锢言论的先河。虽有周厉王止谤在 先,孔子却是以学者身份当官后,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不让竞争对手说话的第一人。可以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扼杀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鼻祖!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12/1 23:49:04

 7   7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