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闻靖县、江永、华容知青等栏目好帖如云,乃藏龙卧虎之地。今路过靖县进去逛一下,果然目不暇接,一篇论孔夫子的文章首先跃入眼帘。两千年来对夫子的评价各有千秋,从历朝尊孔到太平天国、“五四”打烂孔家店,又到文革“批林”扯到“批孔”,又到现在大讲国学复尊孔,大概搞乱了许多人脑筋。骨架网友此文有独自见解,乃转载如下:
孔子是“圣人”么?/骨架 文
凡是能认几个字的中国人就没有不知孔子的,即使不识字的老年人,甚至牙牙学语的幼儿也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地哼上几句,不管懂还是不懂,谁都可以张口说出几条“论语”中的格言。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孔子被称为“圣人”也理所当然。但孔子从他“出名”起就没有停止过被批判,不光是后来的“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就是他生活着的春秋时代,法家、道家、墨家等在“百家争鸣”中也没有停止过对儒家对孔子的争论和批判。鲁迅曾说孔子被抬得很高,若与释迦牟尼比“却实在可怜得很。诚然,每一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可一副寂寞冷落的样子,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佛寺,或者是神庙”,虽老百姓也说孔子是圣人。不过鲁迅描写的是很早的事了,现如今孔圣人又时来运转了,民间倡儒学,官方搞祭孔,声势之浩大,令孔子的陈年泥塑又熠熠生辉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称孔子为“圣人”的,孔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避难迁居鲁国。三岁丧父,随母颜征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贫贱,及长,做过委吏(主管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相传曾问礼于老聃(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中年后聚徒讲学,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并把“礼”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作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三十五岁时孔子因鲁国内乱奔齐。齐景公向他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景公极为赞赏,欲启用孔子,因齐相晏婴阻挠而作罢。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五十一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升任为司空,再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
六十八岁返回鲁国,不再求官。晚年致力教育,其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又埋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其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他的门人及再传弟子集成《论语》一书,该书辑录了孔子和一些弟子的言行,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六十九岁时,独子孔鲤去世,七十一岁时,得意门生颜渊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曲阜西部山林捕获一只称麒麟的怪兽,麒麟不久死去。孔子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不禁悲叹:“吾道穷矣!吾道穷矣!”遂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七十二岁时,突然得知门生子路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夏历二月,孔子寝疾七日而逝。
就是这么个孔子,就是“教育弟子”和“周游列国”这么个经历,就是《论语》这么一部“经书”,竟因此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还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如一种认为,“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以及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落后的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其本质都是‘玩人’的,让广大中国布衣草民落入诬忘之中,变得迷迷糊糊……”这是彻底否定派。一种认为,“‘孔子是帝王之师’,是站在统治阶级之上说话的圣人,对于孔子的学说,不能批判地继承,只能建设性地解释,同情式地阅读。以此复兴华夏文化,而只有复兴华夏文化才不致被‘西化’”。这是完全继承派。
显然,这两种看法都有些偏激。
为什么孔子就不能批判地继承呢?他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把女人包括自己的母亲与小人相提并论;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难道不是对女子的不尊重;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完全不论谁对谁错;他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算不是说“不让百姓知大道”而是“无法使百姓知大道”,也仍然是不相信广大群众,仍然是愚民政策。还有他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在君子、小人之间划有一条鸿沟,因此就有了“唯上智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等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鲁迅曾说:“不错,孔夫子曾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的,即为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可见孔子的学说中还是有糟粕,我们只能是批判地继承。
完全否定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甚至否定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更没道理了。中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造就的,其中两千年前的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贡献功不可没。毛泽东说:“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又说:“学习我们的遗产,用马克思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见毛泽东是把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来评价的,而且还必须认真总结,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孔子究竟还是不是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