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路仿佛就没有尽头。好些时候,能清晰地听见前山实在是太高了,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让人感到那蜿蜒的石边的人的说话声、笑声,就是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毕竟都是60岁的人了,一个个累得气喘嘘嘘,步履艰难。我们无数次地互相询问:到苗寨还有多远?
上山难下山更难。从苗寨出来,导游带我们从另一条路下山。这条路倒是近一点,但更陡峭。陡得后边的人几乎是踩着前边人的脑袋往下走。更要命的是路两边连简易扶手都没有了,大伙儿只好横起脚板,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下挪。有的地方实在太滑,大家就手牵手互相搀扶着走过去。我的两条老腿哪禁的住这般折腾,没多久就由酸到麻竟致微微颤抖起来。咬牙下到山底,回首眺望那如同天梯般的山路,真不知都岩苗寨的苗胞们那么多生活物品是怎么运到山上去的。
苗寨之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里的贫穷。当我们不辞辛苦,好不容易到达都岩苗寨时,那里的景色却使我大失所望。
寨子里既没有青峰云海,也没有古寺名刹,有的只是一大片清一色用黄色片石砌成的墙和院落。在房与房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旱土,稀稀拉拉地种着些苞谷、辣椒、红薯等。除了无人看管的院子里,几只鸡在悠闲地觅食外,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
我们吃饭的餐厅大概是全寨最好的房子。100个平方的空间里,一头是用矮墙隔出的厨房,另一头是用矮桌拼成的两列餐桌,既没有玻璃转盘也没有桌布。门窗桌椅都是白晃晃的,没做油漆。抬头望,能看到从瓦的缝隙中透进来的缕缕阳光。我留意了一下,整个餐厅里除了一部电话机和一台电风扇外再没有一样能联想到21世纪的东西。
午饭是早已做好了的,只能用简陋来形容,象学校的大食堂一样,饭菜分别盛在几只大脸盆里。味同嚼蜡的菜肴因为出锅时间长了连温度都不高。
最让我惊呀的还是山寨头人的家:一间布满灰尘的屋里摆着一张油漆斑驳年代久远的床和一张同样破旧的桌子。床上挂的蚊帐因烟熏火燎早已变成了黄黑色。坑坑洼洼的泥地上堆着一些梨。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真可谓家徒四壁。要不是正对大门的木板墙上挂着一幅很大的画,上面画着一个门神样的人物。(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苗家人信奉的神)显得这户人家与众不同的话,打死我也不相信这是寨子里最有权势的人的住所。头人家尚且如此,百姓家的状况便可想而知了。
我们都很后悔这趟苗寨行。花了钱,受了累却啥也没看到。导游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开导我们说:“现在最时尚的就是欣赏原汁原味的、原始的风俗民情,越土得掉渣越好。”可我想如果连温饱尚不可得,那再好的风景,再原始的风俗也留不住人的。要不然为什么今天一整天除了餐厅里那个男大厨外,整个寨子里我再也没有见到一个男人呢?可见贫穷难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