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悲亦壮: 知青情结
在中国,“知青”这两个字的涵义比较特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青年。而要在之前加上:“上山下乡”的定语 。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全中国几千万知识青年下放到边彊、农场、农村,演绎了中国现代史上悲壮的一幕。
的确是悲壮。
先说“悲”:一是起因悲,二是结局悲。
起因悲:累积三年的高、初中毕业生几千万,要读书,要就业。而文革把中国经济搞得频临崩溃,怎么安置?! 到容量极大的农村、农场去,不失为高明之举,也实属无奈之举。
结局悲:知青运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各地知青尤其是云南知青的静坐、绝食、下跪、游行、示威、卧轨、上京告状,最终导致了1978年全国范围的知青大返城。
邓小平曽说:我们花了三百个亿,换来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
再说“壮”:一是激情壮。写血书、表决心、喊囗号、立誓言。感天动天激动人心。二是场面壮。红旗飘飘、敲锣打鼓、歌声嘹亮、人流滚滚。爷奶送孙辈,父母送儿女;兄弟分离,姐姝泣别。
不悲吗?不壮吗?何其悲!何其壮!
当今中国社会有许多阶层,恐怕没有一个阶层像知青阶层这样阵势强大,声息相通,从政界到商界,从机关到企业,从文学到影视,各行各业,无处不知青。
如今,知青运动巳经过去四十年了。但只要曾经是知青,他(她)就一定会有知青情结。他(她)或许不会怀念那段岁月,但肯定会回忆那段日子。
我是知青,我也有厚重的知青情结。
知青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我会饶有兴趣地观看、阅读、收藏。如今,我的书架上还摆着《中国知青运动》《我们一起走过》《知青运动纪实》《知青话当年》《难忘知青岁月》《北风那个吹》《生于1949》等书籍,还有不少以知青为题材的影视光碟。在报纸上,我还发表过知青生活回忆的文章 。
我下放在湖南茶陵农村,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四个月,但却是终生难忘。
1999的元旦,我们十几个知青相约,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公社,宴请当地的父老乡亲。席间,我们拿出三百元钱,赔给当年肉铺的“刘老刀”。三十年前,他家的一条十九斤重的大黒狗神秘“失踪”了。是我们这些饥饿的知青用牠下酒了。那一年,我们留守的九个知青偷鸡摸狗,过了一个饥寒加偷盗的大年。 “大黑狗失踪”的历史悬案,今天真相大白,年过八旬的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连声说:不怪你们,不怪你们啊 ......。
目前,全国已建立几十个知青网站,上网知青约几百万。写文章、传照片,经常组织活动,回望知青岁月,重抒青春情怀。
湖南知青网是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知青网之一。
只要是知青,见面三分亲。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是如此。
如今,我们一起下乡,一道进城的农友,还是经常聚会。早些天我们又聚会了。几杯酒下肚,话匣子又打开了......。
知青情结,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景观。
格之明 (心火聊缘) 的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601200868?ptlang=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