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个亿与3个不满意
邓小平在谈到知青运动时曾说:我们用300个亿换来了3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5年,60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垦荒。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谈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邓小平曾说:我们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大规模地展开。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哪一个家庭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但同时,一些干部子女则通过参军等方式避免了去上山下乡,或者到诸如北京郊区这样的地方落户。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到7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
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其中以在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
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上山下乡虽然当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也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事实上,这场席卷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得不偿失,教训深刻。
第一:知青不满意
知青下放农村,被迫中断了学业,原本学到的一点科学文化知识趋向退化。与知青在城市上学时的条件相比,物质、文化和道德条件都严重下降了。
知青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什么呢?知青下乡能做的大多是原始低下、简单重复的劳作,遏制了他们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和提高。
知青这一代人被称作“失落的一代”,因为政府为他们描述的美好幻想破灭了,他们不再尊重孩提时代学到的价值观。
知青这一代人又被称为“耽误了的一代”,因为他们失去了在最佳年龄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当政府将目标转向四个现代化、重新强调教育和文凭的价值时,这种教育机会于他们的损失就更加惨重。
知青中有一部分在文革中成为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大学生。另一部分则在1977-1978年考上了恢复统考的大学(但1979年以后基本上不再招收超龄考生,至此知青基本与高考无缘),还有一部份知青在1979-1989年间在城市上了业余大学,但他们毕竟在知青群中仍属少数。
大多数知青因为这场上山下乡运动,早早地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们为这种特殊经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发生转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之时,大批当年的知青成为企业大刀阔斧裁减的对象,沦为新时期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事因学历劣势,更因年龄劣势,使他们成为最不醒目的一群、最先下岗的一群。
“文革”结束后,知青陆续返回城市或留在当地就业,但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中的许多人继续被运动造成的后遗症所困扰:许多人回到城市没有住房;许多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为了返城与配偶离了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策不允许农业户口的配偶一同进入城市),导致家庭破裂。
而极少数留在农村的知青虽然保全了家庭,却注定要过一辈子远离城市文明的贫苦生活。
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失业和城市人口增长问题进一步恶化,下乡政策的终结和知青返城给城市就业带来了严重问题: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被迫采取了对劳动效率非常有害的顶替制度(在职的父母中年退休,返城的知青入厂顶职)。
上山下乡运动留给一代知青包括他们的父母和子女的精神和肉体的创伤也永远不会痊愈。多年来,始终仍有一些老知青在为自己的基本权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抗争。
第二:家长不满意
上山下乡运动触动了几乎每一户城市居民家庭。知青中很大一部份人不能自食其力,只好依靠父母或亲友。
许多父母每月发工资的头件事,就是给下乡子女寄钱寄食物。许多知青吃不饱、穿不暖,生病得不到医治,而女知青家长则有更多的担忧。许多家长为知青子女的病退返城、招工就业拉关系、走后门费尽心机、四处奔走。
著名的知青家长李庆霖胆大包天告御状,实属万不得已。
第三:农民不满意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知青是农民的一个负担。
在1957-1977年间,中国的可耕地减少了11%,人口却增加了47%。1978年,中国大陆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13公顷,相比之下,日本是0.7公顷,印度是1公顷,美国是48公顷。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并不需要外来的普通劳力。近年来,千千万万农民工进城打工,便是例证。
虽然知青也许能为开垦荒地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是有限的,甚至是破坏生态平衡的。由于强调“再教育”的目标,也由于各地基层的领导层缺少专业人才,知青付出的大量劳动所获不丰,甚至有害。
知识青年给农村带来的一些新气象,不足以弥补农民的实际损失。知青下乡,在许多地方不过是壮大了当地剩余农业劳动力的队伍,从而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300个亿与3个不满意,说明了中国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的失败!
知青下乡的经历,没有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只给了他(她)磨难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知青下乡运动使家长们怨声载道。
知青下乡运动也没有攺变农村面貌。
300个亿换来了3个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