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来电话,说是到了长沙,一定要请我饭。
周欣是我同学的弟弟,他为什么请我?一头雾水。我如约而去,他带了他的几个朋友。吃饭,喝酒,天南地北神侃。
饭吃到兴头时,他对我也是对他的朋友说:“我为什么要请我姐姐吃饭?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手里拿着一只刚剥了的基围虾。
他接下来说:“我没亲姐姐,姐姐是我哥哥的同学,我一直这么叫。70年吧,我读初中,去学校农场学农,农场在我姐姐下放的生产队附近。那天,姐姐看见我们一群细伢崽在山坡上劳动,认出了我。她在对面的坡上喊:‘周欣,我回去拿点吃的给你们。’没多久,姐姐拿了一篱箕1熟红苕来,我们这群细伢崽全分到了。你们不知道,我的那群同学,他们吃了红苕后,一整天都在谈论此事,说遇到了我的姐姐,这么大方,对大家这么好……羡慕得不得了”。
经周欣一提,我也想起来了:那时候粮食困难,生产队的口粮是按人口、工分、收成分配的,全年的粮食不可能全部是稻谷,总要搭些大豆、红苕之类的杂粮。因为想节约柴火,知青也学社员们,常常煮一大锅红苕,到时随便做点菜。或者咸菜,吃冷的红苕连吃几天。见到周欣他们的那天,我正煮好一锅红苕,想他们一定很饿,就全拿给他们吃了。“三十多年了,你不提起我真忘了,有点印象。这点小事你还能记得,谢谢你。”我说。
周欣说:“是,三十多年了,我一直不能忘记,而且以后也再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红苕。一半是那红苕确实好吃,一半是因为同学们谈论吃红苕时,我的那种满足感和骄傲。”周欣提议与大家碰杯。
周欣继续说:“我是学农结束后,才明白这几个红苕的分量。回家后,我将此事告诉妈妈。妈妈说细伢崽真不懂事,那是你姐姐几日的口粮呀。”确实,按那时生产队的粮食分配制度:一份是人均基本口粮,一份是全年生产队每一分工分配的口粮。其实,家里人口越多,小孩越多,基本人口平均口粮越多,越划算;家里的人口少劳力多,基本人口平均口粮少,粮食越是不够吃,像知识青年单个的全劳力更不要说,全年口粮肯定偏少。
周欣站起来:“我敬您一杯,姐姐。请您吃尽山珍海味,我也答谢不了您。”周欣一饮而尽,“我常常把这事讲给我儿子听,教育他要关心帮助别人。那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要报答我姐姐。”
“没有那么重的情吧。当时也就随手一给,也确实没有更好的东西拿给你们吃。”真是顺手之举,我不曾想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周欣会牢记,更没想到周欣会拿它作教育儿子的“教案”。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用真爱的心灵去帮助别人,细微的帮助也许可能帮助他人度过人生难关,可能使人抛弃害怕,可能使人精神焕发,有时甚至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通常一点点的帮助会有无比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伸出双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我们能够帮助到的人。你若不这样做,你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