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楼
谢谢乡音姐的好消息。
一位四川成都的老大哥网友在我的一篇文章后面留言:
“知青上山下乡”其实是早在63、64年就开始了的。那个年代,左倾路线降祸于无辜的青年人,许多“家庭成分”不好的学生连小学升初中都被排斥,更别说初中升高中和考大学了。对于那些“成分不好”的年青人,也许不准读书还不足以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他们又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去接受“改造”,这就有了“上山下乡”的初始。1965年,由于我的父母都是“旧知识分子”,我妹妹原本学习非常优秀,却没有能够升入高中,被遣送到川东北的大巴山区,开始了她长达十年的知青生涯。
后来到了文化大革命,年复一年的停课闹革命使年复一年长大的青年学生无学可升,堆积在学校里又成了造反闹革命的主力,这才继续有了68年开始的知青运动。伟大领袖当时有两句最高指示,一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又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实,连他自己都知道这两句话有多少可信度。
后来不少人,包括一些可以在国家电视台说话的所谓学者专家,都把“上山下乡”说成是68年开始的,这不符合历史的事实。如果把文革开始的66年作为一条分界线,此前的“上山下乡”是极左的权力把握者们为了表现自己的革命性,为了惩罚地、富、反、坏、右及一切出身不好的那些人;此后的“上山下乡”则是伟大领袖为解决自己一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权宜之举。
令人扼腕的是,无论是68年前的“惩罚”,还是68年开始的“权宜之举”,都是以牺牲本应是社会中坚,本应是社会发展希望的青年人作为了代价!
所以,我们要感谢这本书的所有编辑人员和作者,为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这个《无声的群落》发出来声音,它应该是掷地有声的,振聋发聩的,响彻云霄的,警示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