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冈,九十年代初期我去过,其美食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早餐,在南门口的一家粉舘里吃牛肉粉,店破破的、桌子油油的、碗缺缺的、营业员懒懒的,但粉确实好吃。3块钱,一大碗,油重辣椒多,上面还有两块巨大的牛肉,我吃了两碗。中餐晚餐是饭,什么菜不记得了,只记得吃的烧鹅和鹅掌。铜鹅,是武冈的特产,个大肉肥,大概那时候胆固醇还不高,也缺油,觉得无论白切还是回锅,都醇香无比(回家时有人送了两只给我,总有十多斤一只,但没吃出味道来);鹅掌,大概是铜鹅掌吧,记得个儿特大特大,平常,我是不大爱吃这类实际物质不多的东西的,但这种鹅掌是例外,香、辣、韧,越咬越好吃,那时好像是要五块钱一只。晚上,黑黑的街道上,到处是小吃摊,一盏油灯(电石灯?),卖猪血丸子、卖卤干子,也卖鹅掌。坐下,点好菜,摊主便摆开架势,把点的东西当场切、当场加工,味道极佳,我想,如果是喝酒的,再配上杯把酒,想必更是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回到武冈,也吃了许多东西,味道似大不如前了,铜鹅似乎变小了,鹅掌也似乎短了许多,鹅肉不太香了,还似乎有点咬不动……是它变了,还是我变了呢?
这就是我吃早餐的店子,据说,这已是武冈唯一的国营饮食店了。店内的摆设依稀还记得,似乎变化也不大。粉还是好吃,但放的是荷包蛋,下边的水牌上还是有牛肉粉,6元一碗,只是不知,与以前相比,味道如何了。
第一张,是做米粉的粉子,用机子搅匀以后,挤出来,就直接下到第二张照片中的开水锅里;第三张,是工人在用手捏捏,看熟了没有;熟了的粉,就运到第四张照片里的灶台上,放汤,放盖码,端上桌就可以吃了。
从面馆出来,看见有卖碗盏糕的,其实就是长沙的米粑粑,没吃饱的,就在这里继续加餐。1块钱2个,我买了3块钱,一路上不停地请大家吃,弟兄们客气,请了一车人的客,最后还剩了2个,自己吃了。
千山红了版主带我们来到武冈最有名的老安记卤菜店,一进店,弟兄们就像饿狼看见了肉,扑下去,就把它的卤干子、猪血丸子全买光了。
这是卤鹅(卤鸭?),个儿好像不大,是铜鹅吗?没问,好像也没看见弟兄们买。
炸豆腐干,看样子蛮好吃。他告诉我们,他在长沙做过,但长沙的城管太厉害了,到处抓,所以他就撤回武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