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引用磊仕在2009-11-10 22:17:19的发言:
拜读了隐版的大作,有几点感受。
1,文章纪实的记录了一段知青生活,细腻入微,回放了当时的情境,使读者(我们知青)融入情境快,感觉亲切自然。
2,文笔朴实流畅,语言通俗,难能可贵的是还保留了特有的知青语言,如:凤尾子,地拍子,呋,等等。这恐怕是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不知道的。
3,全文用宽容的着眼点调节和处理知青为适应,改变生活,对待不同人物,事件,场景始终是正面描写为主,即使是不太光彩的事。如:偷鸡。也是从扬善的角度切入。不扰当地百姓,宁可多跑几里路。
谢谢!另外,想讲句不成熟的看法,文章是用通俗的长沙语言写的,最好做到语言风格尽量协调。如何使书面语和普通话语言与长沙方言协调好。何立伟有的文章可以借鉴。见笑了,班门弄斧。
首先谢谢三石仕的夸奖,其实我所写文章的宗旨,是将我们的生活让人们有一定的了解,如能获得其他人的共呜则为更好;还要谢谢你的意见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