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级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使人听起来铿锵和谐,悦耳动听。而不至于单调。现代汉语也分成为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同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有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到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去了。古代的入声字归入上声和去声的关系不大,反正都是仄声字。而归入阴平和阳平的就需要辩别,否则就会把这些仄声字误认为平声字。这些归入平声字的入声字虽然不多,却需要记住。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槪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中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了。至于哪些字属于入声,哪些字属于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辩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辩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辩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入用了一个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c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辩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辩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平仄格律的作用是:充分利用汉字、汉语的音乐效应,通过平仄声调的搭配,充分发挥文字的音乐美,便于阅读,便于吟诵。在音韵、声调、节奏、乐感等方面,激发感情,传达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