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艘军舰,再没有哪艘军舰如此地被我们这一代人熟知,她就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围绕她的千古名句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舰后天幕上的“曙光”带来了黎明,一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晚霞中, 我在涅瓦河上的游船上拍摄这幅图片时,心中杜撰着这样的解说词。
90多年前,同样是这样的金秋十月,即1917年10月,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发出号令,向临时政府所在地的冬宫发起攻击。7日晚9时45分,起义的布尔什维克水兵们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
“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古罗马神话中是指司晨的女神。这艘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巡洋舰诞生于1900年,曾在日本海发生的日俄海战中遭遇大败,在返回俄罗斯途中,又被菲律宾人解除了武装,扣留了整整一年,命运坎坷的“阿芙乐尔”号从此开始了长10余年的蛰伏。憋足了气的“阿芙乐尔”终于发出载入史册的怒吼,随着别雷舍夫政委的果断命令,152毫米口径的空包弹被推入炮膛,这门主炮一声巨响射向冬宫。
二战之后,从波罗的海平静的水面下,“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弹痕累累的舰体被打捞出来,从此,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远停泊在静静的涅瓦河上。
然而,挨了炮打的冬宫仅仅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堡垒吗?抑或仅仅是昔日沙皇的宫邸?
对此,“十月革命”给我的印象非常模糊,因为我不知道,十月革命后,1922年成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甚至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巳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我巳去过卢浮宫、大都会两处博物馆,能进入冬宫巡览,不禁让我喜出望外。我就抱着油然而生的虔诚,走进了冬宫的穹顶下,
炮声从记忆里淡出,达芬奇的《戴花的圣母》 和 《圣母丽达》,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品《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乃至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无比精美的雕像、花瓶,无数镶有宝石的器物,甚至来自中国的甲骨文,公元1世纪的珍稀丝绸和绣品,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和壁画的样品,以及中国的瓷器、珐琅、漆器、山水和仕女图,一下子涌到我的眼前。
以致傍晚时分,我乘坐游船再一次回望冬宫,庆幸那一声炮响,还没有摧毁冬宫。
这无疑是一个彪悍而伟大的民族,没有人能否认他们创造历史、创造未来的能力,以革命的名义, 应当是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而不是肆无忌惮地"破坏一个旧世界",.冬宫的遗存应当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启示.
当在俄中国留学生充当导游被便衣警察从冬宫架走, 当出境安检公然把中国游客的钱包塞进怀中, 当我们被粗暴地指令提着裤子,赤着脚走出俄罗斯的时侯, 我祈愿俄罗斯能与世界和平相处,携手向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斗。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更是为了他们,这些孩子们才是那不能预测的未来的主人, 才能去创造相邻的两个伟大民族真正的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