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上报收入分配调节方案
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据《中国经济周刊》第41期报道,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钱包,向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制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这也就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发改委社会学所所长杨宜勇透露,“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关键看两个比重: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二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而初次分配政策是这次调节方案出台的重点。方案将会提出要在初次分配中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 ”
《工人日报》刊文指出
走出低工资困局
《工人日报》10月27日刊登刘瑛的文章说,工资问题是关乎每一个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使其勉强糊口的水平上显然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不相适应。当前部分职工对于工资收入现状是不太满意的,工资增长的呼声非常强烈。
为此,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统计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参与制定《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议》,旨在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遭遇欠薪等社会问题,建立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
同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制定的《企业工资条例》是将由国务院颁布出台的一部法规,目的是将工资支付、工资决定、工资调整等工资的相关方面规定整体纳入到法律轨道。该法草案在2008年初就已完成,如果通过,将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
文章说,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要把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二是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要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而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靠目前的低成本用工战略是无法完成的。
文章指出,低工资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由于工资太低,无法体现劳动者的价值,使得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远走他乡,从而进一步影响本国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我国各大著名高校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大量走出国门,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人才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从另一方面来讲,工资太低,迫使一部分人去寻觅工资以外的灰色收入,还会毒化和败坏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