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西西的“由‘砌袋烟’想开去…….”写得真好,西西的文章总是细细地述说知青的生活和靖县的风情。不记得是哪位朋友曾考证过“喫”(音chi)比“砌”更符合词义,但我以为“砌”更象靖县的口音,更能使人想起靖县的风土人情。“砌”在靖县的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涵义,例如出工,尤其是到山冲里做事,走到做事的地方,往往是先“砌袋落马烟多”,把锄头架在坎上当坐凳,先歇下气再说;过足了烟瘾后开始做事,然后就等着带队的喊“砌袋烟多”,意味着又能休息一阵了,“砌”很是让人期待、惬意。当队上有了红白喜事“砌酒”的时候,“砌”又意味着可以一饱口福了,我们那里的风俗是在这种场合下,女人和小孩是不上正席的(当然女知青除外),每家有一个 “代表”坐正席,开餐时,由同席中的长者第一个喊:“砌啊”,然后大家一起喊:“砌啊、砌啊”,随后大家的筷子一起伸向事先瞄好的目标:大块的“土匪肉”;此后,只要碗里还有肉,先伸筷子的人一定会说一句:“砌啊”,大家就一起说:“砌啊、砌啊”,每人再夹一块肉。开始我还只是觉得这样吃肉热闹,后来发现不全然是这样,先喊“砌啊”,再夹肉,每个人吃的肉都差不多,相对公平。尤其是在生产队集体有事(如生产队修仓库立屋,杀生产队喂的猪等)“打平伙”时,各家的“代表”一般都会带一片大的桐树叶,随着“砌啊、砌啊”的喊声,把一片片的肉夹到桐树叶里,散伙后,把肉包好带回去给小孩及家人吃,各家的“咧伙计”会不时地从大门外伸出头来,看着大人打牙祭,眼睛盯着桐树叶,流露出期盼的目光,而这种目光往往使人的心里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