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地球的另一头——体验古老而神秘的印加文明
宜君
一、准备篇
2、加入“海外兵团”
美国朋友要去走“印加小道”的消息不小心就在朋友圈子里传出,一时几人跃跃欲加入,结果下来,我们这次的旅行成了典型的“海外兵团”——来自美、加、中三国5个家庭的9位成员,其中8位华裔,一位加裔。
海外兵团年纪偏大,除了一个80后的第二代外,其余全是年过5旬的长辈级。虽然对“印加小道”都抱着极大的兴趣,但也担心能不能完成这一壮举。
在我决定要参与这次旅行开始,就特别关注古老的印加文明,才知道,早在前哥伦布时代,这个很早就居住在南美的印地安人部落,在秘鲁南部最早的农业文明地区迅速地发展,至公元16世纪它的极盛时,疆界已扩张至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首都在秘鲁南部库斯科,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据信,这时的印加帝国,几乎包含了南美洲大陆三分之一人口,已成长为南美洲大陆最强盛的帝国之一。
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没有文字,却留给世人很多显而易见的,令许多考古学家都着迷的“印加文明”——绵延千里的王室大道,巨大坚固的石头建筑,连片成群的梯田,巧妙设计的灌溉系统,还有那至今仍难破译的会意文字……印加文明以其特有的方式维系着印加帝国的正常运转和文明的传播,其在社会组织上达到的成熟程度远远超出以往及同期的美洲文明,被认为已成功地建立起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在印加文明中,发现于20世纪初的印加古道是印加文明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大约两万公里长、从高原到平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严密的驿站管理,其意义可与“金字塔”、“长城”相媲美。它的主干道有2条,一条穿过地势平缓的海岸地区,最宽的地段可达6米。另一条则修建于崇山峻岭的安第斯山中,是宽度不足1米的典型山道。今天人们所称的印加古道主要就是指修筑在安第斯山中连接着帝都库斯科和圣城马丘比丘的部分。这一小段印加古道虽然总长只有43公里,但因全程分布在高海拔的安第斯山区,不仅道路崎岖,沿途还横亘着3座隘口,通常需要四天三夜才能走完全程,跋涉难度较高。古道沿途修建了哨卡、驿站和祭典中心。由于具备着丰厚的人文和自然历史背景,许多来瞻仰印加古文明的人相信,跋涉印加古道是最能体验这个古文明本质的一种旅行手段,该印加古道(Inca Trail)也成为现今南美,甚而全球最有名的徒步路线。
就因为欧美人士对印加古道追寻的热情不减,秘鲁政府近年来对其加强了管理,在进出的关口设卡,只准有资格的旅行团队进入,且设定了每天进入的人数限制(每天限500人,包括随行的导游和挑夫,实际游客只有200余人),收取一定的“通行”费。当然,政府也拿这些钱对道路进行维护,每年有2个月的封路期。所以,美国朋友很早就提醒大家,要参加这个行程,得提前半年就预定。可我们那时正处在签证的痛苦期,加上“猪流感”的冲击,几乎都准备放弃。直至我们预定要参与的那天名额将满员,我们还未拿到秘鲁签证,美国朋友自作主张地为我报了名,垫付了100多美元的通行费(如果我不去,就是打水漂了),而另一位中国同伴一直在犹豫不决中错过了报名的机会。所以,我们最初参与印加古道的预定名额是8名。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与预定很不一样。因为担忧年龄偏大,路途艰险,海外兵团的主要组织者美国朋友在到达秘鲁后安排了一次练兵,去了一趟世界最深的峡谷,其深度超过美国大峡谷、达3400米的可尔卡峡谷(Colca Canyon)。可尔卡峡谷海拨也有3000多,在深邃的峡谷中不仅有巨大的美洲兀鹰在天空翱翔,也有令道路工程师们震憾的地理奇观。我们2天一夜的峡谷探密后即有几个败下阵来。首先是年龄最小的80后小弟,天然的对高山病敏感不得不放弃,他母亲也因体力不支自愿陪儿子不再参与,还有另一位加拿大团友,高山症状明显,也不敢再去尝试。最具戏剧性的是中国同伴。她体力不错,虽有高山反应但适应得还快,就在她交完全款(除通行费外的团费,合计美金近400刀),以冒名顶替的方式(因为她事先没报上名,准备顶小弟母亲的名且已交换了各自的护照,反正老外只对护照号看不明白中国人的面孔),下决心去体验印加古道的最后一刻产生了动摇,出发前一天也改变了主意。最后,海外兵团坚定走印加古道的只有5位,另4位改走了丛林小道,那又是另一番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