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的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史的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特征,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特征和共同规律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方面面的特征。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笔法。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辩析。
三、胎质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别,代表当时时代的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对于明清两代各个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上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辩别真伪。个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情况,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若能长期实践和切断,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里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清瓷器个代款识千差万别,以款式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式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形式落款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总之鉴别瓷器真假(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之器物均乱加猜测,甚至如临深渊,弄得无所适从。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识别赝品缺乏必要的锻炼和阅历。要知其真,也要知其假。我们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赝品当作反面教材。不断总结提高从而胸有成竹。遇事能拿主见。对器物的真伪年代能作出有真知灼见的判定而非若名若暗,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