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县之行(14)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在县溪镇,这儿是通道老县制所在地。有关恭城书院的知识,我是读了子耿子兄的文章才有所了解,也想去实地看一看。10月7日,我们一行五人,租了一辆面的,从靖县出发,到通道一日游。
靖县至通道的国道正在进行拓宽改造施工,汽车一路颠簸前行。当车行进到横江桥时,公路与一道长长的山脉平行,延绵数十里,高高的山际线是那么的熟悉,那是排牙山南坡,翻过山就是铺口。
进入通道县境不久,汽车开进了县溪镇。有雨晴当向导,在枝柳铁路旁边,我们顺利找到了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坐落在一台地之上,门前有二十余石阶级。两层楼木结构房屋,没有一块窑砖。中轴线是长长的宽敞走廊,横向有四排房屋,左右对称展开。它建于何时我不关心,主要是这儿曾经举行过一次会议,影响了中国现代史的进程。
1934年12月11日,红一方面军攻占通道。刚刚经过了湘江之战,在广西全州附近的湘江,红军遭遇湘军和桂军的南北攻击,损兵大半。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时有8万人马,过了湘江只剩下3万。红军翻越龙胜地区的老山界,拐向北面进入湖南境内,摆脱了追兵。全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按原订计划,红军将经靖县、绥宁,过洪江,北上与在大庸的贺龙、肖克部队会合,以图重整旗鼓。
湘军和中央军以判明红一方面军的战略意图,在靖县、绥宁、城步、武冈、新宁、洪江部署了防线,欲阻击之。
12月12日,红一方面军在通道召开了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周恩来、博古、李德(共产国际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等人。会议只开了几小时,李德称之为“飞行会议”,伍修权认为只是一个“碰头会”。会议做出决定,红一方面军行进由北转向西——贵州黎平。当天19时半中央军委向各军团发出“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及进占黎平的部署”的“万万火急”的电报。红一方面军主力经靖县新厂进入贵州。史称“通道转兵”,其军事意义非常重大。
我在恭城书城楼下楼上盘桓,这座公共建筑房间宽大,确实是驻军的好处所。通道会议没有留下原始文献记录,当事人谁也没有说过,或者留有文字证明通道会议是在恭城书院召开。我心生疑惑……
在通道县,洪大哥宴请我们。我与他聊起了恭城书院和通道会议。洪大哥对这段历史很有研究,他告诉我,至目前为止,没有找到有关通道会议地址的文字记录。通道会议在恭城书院召开只是一种可能性,洪大哥举了几条意见:
其一,1934年,通道县面积比现在小得多,只有三个乡。
其二,恭城书院在当时县制所在地县溪镇。
其三,地处偏远的通道县很少有大一点的房屋供红军开会,恭城书院是当时最大的公共建筑。
其四,恭城书院当年驻扎有红军部队。
通道会议的会址,大家都认为是在恭城书院,其实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没有第一手资料提供强有力的史料证明通道会议会址就是恭城书院。
与此同时,我听说通道县有位专家著有《通道转兵》一书,我能得到这本书吗?
(1)
排牙山南坡。
(2)
山那边是铺口。
(3)
恭城书院。
(4)
(5)
(6)
雨晴坐的那位置听讲蛮重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