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年代人和事
我有一个推心置腹、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们常在一起聊天,她给我讲得最多的,是她下乡第一天的经历和当年反复折磨她的肠胃病。
1968年12月她和成千上万的知青一样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了常德县一个很偏远的水乡。
可能是一路汽车颠簸劳累,本来就身体瘦弱的她刚到常德县城就突然肚子剧痛,上吐下泻,把带队的工宣队员和同学们吓坏了。几个人连夜把她背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肠炎,必须住院治疗。
刚离开了家人、又要离开大部队同学们,痛苦和凄凉写在她的脸上。
领队见此状要求有一位同学能留下来陪伴她。这时同学小G毫不犹豫、自告奋勇留在了她身边。她说:当时也不知道怎样谢谢,只觉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顿时浸润了她的全身。
经过一晚的治疗第二天稍有好转,小G就搀扶着她经过几经周转赶到了下放目的地。
一到公社却傻了眼,同学、行李都不见了,并告之她们已被分到离公社10里路远的大队,行李已被同学们一同带去了。
醒过神来,她们举目四望:长堤蜿蜒,田野广袤,湖风瑟瑟,这就是那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么?
12月正值初冬,她们顶着寒冷的北风又步行10里路来到所在生产队,与一起分配到这里的大G、小Y会面了。见到她们累得要命、冷得够呛,大G、小Y又主动给她们烧火取暖。晚上,把家里带来的单薄棉被垫的垫、盖的盖,四个人挤在一个装满稻草的扮桶里,借助年轻身体的温度美美的睡着了。
这就是下乡的第一天,痛苦、彷徨、温暖的第一天。
下乡第二年的春天,她老毛病又犯了,肚子痛得恨不得满地打滚。这可急坏了同一锅吃饭的大G、小G、小Y,她们马上叫来生产队长,在队长的安排下一会儿来了三、四个村里的年青小伙子,找的找竹竿,找的找椅子,很快做好了一副简易担架,抬着她就向10里地外的公社卫生院飞跑。
医生诊断又是急性肠炎作怪。经过治疗,病情得到缓解。但从此,她对饮食总是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旧病复发。
因此每当知青在一起聚餐时,总会有人半开玩笑半关心地提醒她带没带消炎药绿酶素,而每次这样善意的玩笑和提醒,都会让她苦涩的笑容漾出一丝真诚的感激。
现在每当她想起这些知青年代的人和事,都会深深的感到了人间温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尽管当时在农村经历了不少艰辛和苦难,但她说她是幸运的,幸运能与这些温厚真诚的同学、乡亲在一起度过那不平凡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