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流击水话当年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日前,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我省游泳小将勇夺两枚金牌,不禁使我回想起40多年前,与街上的小伙伴们中流击水、横渡湘江的情景。现在,年岁不饶人,在游泳池游个来回就累得气喘嘘嘘。当时,我们家离河边船码头很近,放暑假就到河边去玩耍。虽然父母们再三告诫:不能到河里游泳!如有违犯,轻则挨训斥责骂,重则“条刷丫子炒肉”(打屁股)。但大多数小孩还是偷偷地结伴而去,因为炎热难耐,又无电扇空调,唯有下河游泳是最现实、最好玩的消暑之策。
记得刚学游泳时,都是在岸边的浅水中,头埋在水里不呼吸,四肢拼命地乱打水。过了一段时间,就试着抬头换气,其要领是借助手臂划水的反作用力抬头吸气,然后埋头水中呼气。不论吸气还是呼气,都必须是用口而不能用鼻,否则就会呛水。能在水中自由呼吸后,便要学习各种泳姿,提高游泳技术和耐力。当时,我们一般都采用蛙泳、侧泳、仰泳,很少有人游蝶泳、自由泳,因为那样技术要求高、体力消耗大,专业运动员才能达到。
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横渡湘江的情景。那是初中暑假的一天,我与小伙伴们从船舶上纵身跳入湘江向江心游去。平常,我们都是向前游数十米便折回来爬上船休息一会,来回不超过100米。这一次,一艘大船经过,为了避开它,我们便尽快向前游去。等大船过后,我们发现快游到江心了,游回去与游过去的距离差不了多少。于是,我提议:"干脆过河。"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要得,过河!"我们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侧泳,游累了就仰泳,不到一个小时就横渡湘江成功。当时,过河轮渡船上的人们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们,有的还指指点点,小伙伴们都十分得意。
说起游泳,我还是女儿的启蒙教练哩。刚开始,妻子是反对派,她总担心女儿的安全,怕出意外。我说,小时候我们既没有大人教、又没有救生圈,不也学会啦!现在,有个会游泳的爸爸守着教还怕什么?为了让妻子放心,我用一米多长的绳子系在女儿腰间,另一头系着救生圈(这个玩意儿至今还留在家里,以后可用来培训小外孙)。在水中,我手把手地先教女儿学换气、学蹬水、学划臂,再教她各种泳姿。后来,我一边拿着救生圈在前面引导,一边鼓励女儿放心地往前游,实在游不动了就将救生圈递给她休息一下。很快,女儿小学一年级就学会了游泳,而且一下水玩,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肯上岸。我下水去拉她,还与我在水里躲迷藏,顽皮是小孩的天性。有一次,妻子见我们父女俩玩得高兴,便下水来凑热闹。谁知她没有这个福分,不是呛哒水,就是脚抽筋。更有甚者,顽童女儿还"落井下石",在河里往妈妈身上头上击水,美其名曰"打水仗".搞得妻子在水中睁不开眼睛,口里直叫唤:"我投降,我投降......"所以,每次只能在岸边帮我们看管衣物,现在还是“秤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