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极端手段。
知青“思树”《我经历过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已出四篇。知青之中,经历过战争的不多。目前的知青网,叙述战争的文章也鲜见。他对战争的描述,是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之后,对祖国、对民族、对战友的情感表白。
自古人类的战争不断,战争是利益的体现,更是政治的继续。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朝鲜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越自卫反击战几次战争。一个占人类近四分之一的民族,已经被动地错过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期。我们这一代人,当处于青春勃发的时候,正值国家折腾的岁月,我们的年龄和生活的时段,基本错开了亲历战争的可能。
思树”生于1959年,但他却赶上了下放的末班车。知青大返城前后,他参军了,并有幸成为一名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当我们谈论知青历史的时候,有些看法往往寓于个人的层面,内心会有一些怨气:消磨了青春,失去“人所具有的我应皆有”的许许多多;有人感叹:宁可战死疆场,不愿苟且活着。思树比我们大多数知青年轻,他说:我因自己当了知青,有过埋怨,迷茫;过去的已经过去,而人的许许多多经历,冥冥中已经被安排了人的命运,甚至是他的一生。
这是对一个人的命运某些不可知的客观态度。认可它,不等于不努力,不争取幸福。然而,战争对人类破坏与毁灭才是最最大的自作孽。我们不需要战争,为着国家和民族,又不得不面对时刻高悬在我们头上那抦“达利斯克”之剑。思树的第一篇,开篇就阐释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来由,历史背景。正如他说:因为年轻懵懂,觉得打仗是男子汉的专利……当时的国内,正值百废待兴,举步维艰;而越南认为中国已经趴下了,投靠前苏联,并将主力部队投入到柬埔寨,他根本没把中国这个恩人放在眼里。它不愿与我为好邻居,暗中与我较劲;邓嗲的敏悦眼光洞察一切,他引导我们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在有限的地点,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范围、有限的资源,以最高姿态向世界和越南宣布——中国还站着呢!
是的,今日之中国,不但站着,且成为巨人。可是,冷战后的世界,南中国海的纷争,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着我们的天空。真有战争来临,那些常常聊得风生云起的话题,不都会搁置一边了吗?当我们读到“被驱赶回国的华侨,短时间即达一百多万人”,我们能无动于衷麽?
让战争远离我们,只有对战争有充分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有条件处理那些轻重缓急的事儿,才有机会谈论得风生水起。
虽然思树经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间不长,但那是对人生与死的考验。我们不能只看他的幸运和结果,应该看到,战争考验的是每一个人。没有比战争带来的冲击,会给人更大的考验。
和平来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为着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此时此刻,我们终于读到一篇正确看待历史,让人警醒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