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 动
杨扬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日,本来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一声手机短信的提示音,那个周日便因一条短信而变成了一个充满感动的日子。
手机显示的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打开来,显示的内容是“小杨你好!读了你刊登在店刊上的‘踮起脚尖’,非常感动!这是一篇少见的好文章,为你的才华和进步高兴。”读完这条短信,有一点高兴,有一点感动,更多的是疑惑,发短信的会是谁呢?
不久前我确实是向省新华书店《图书市场报》投过一篇题为《踮起脚尖》的文章,但我们还没有收到最近的一期报纸,因此我并不知道已经刊出了。
但不管是谁发的短信,都应该回信谢谢人家的,于是我回了条短信“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鼓励,谢谢。”虽是真心感谢,现在想来内容却过于礼节性。
过了一会了,我的手机响起了短信提示的音乐,我打开一看,内容是“哦,不客气,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没想到对方还会给我回信,于是马上回了一条“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您是哪一位,但是我可以肯定您是一位关心我的人,再次感谢”。
过了几分钟,提示音再次响起,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伍小戈”,后面还有他对我家人特别是文章中我提到的孩子的祝福。
我真没想到会是”伍总”,他退休前,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当我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有种震惊的感觉,紧接着就有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充满心间,我想那种久违的情绪应该叫“感动”吧。我不记得自己多久不曾有过这样强烈的情绪了。
我马上回信“伍总您好,虽然我和您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您一直是我心中敬重的一位前辈和老领导,您对我的鼓励份量自然更重,我会记着您的鼓励继续努力。祝您及全家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回完短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真的没想到一位退休的老领导会亲自发短信鼓励一个基层新华书店的年轻人,而且只是因为看了一篇小小的、他认为不错的文章。我记得伍总的眼睛不好,要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短信,肯定很费神。而且从我们收到报纸的时间来看,伍总肯定是第一时间就看过了那一期的报纸,并且看到了我那篇刊登在最后一版的小文章。由此可见,他虽然退休了,但一直在关注着图书市场报,关心着年轻一代“新华人”的成长。
关于伍总,记忆中,除了前几年到省店去开会,听过伍总关于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讲话外,好象没有直接和他打过什么交道。我记得伍总戴一副深度的眼镜,但说话时还是几乎把脸凑到了纸上。对伍总的了解,更多地是通过我们以前的办公室主任,也是我的老领导欧阳主任略知一些,他和伍总是多年的老朋友。而我是欧阳主任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也许是因为对欧阳主任充满敬意,所以在心中也一直把伍总当作一位值得敬重的前辈和老领导。
后来伍总又回了一条短信,让我再次深受感动。他提到了13年前,也就是1996年,省新华书店为纪念全国新华书店成立50周年,年中组织举办了全省新华书店图书知识和业务技能竞赛,下半年又为参加全国的比赛而组织进行了全省集训。我当时是从各基层新华书店选出的集训队员之一,而伍总当时是省新华书店的办公室主任,是比赛集训的总负责人。他说我当时的刻苦勤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这些我一直是全然不知的。那时我刚到新华书店工作一年多,还是一个内向、甚至有点自卑,害怕与领导打交道的小姑娘。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我与伍总是没有过什么直接接触的,包括后来,我开始做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伍总在负责图书市场报,和伍总在稿件上有过一些联系,但也不是很多。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位省店的前辈和领导一直在默默地关注和关心着一个毫不起眼的基层店员工的成长,甚至因为一篇小小的文章而辛辛苦苦地摸索着发来鼓励的短信……现在他退休了,也许更多的时候他只能通过图书市场报这个平台,以这样一种形式来了解和关心新华书店,我想伍总一定不止给我一个新华书店的员工发过鼓励的短信吧,以他作为一个老新华人对新华书店的感情,对他认为写得好的文章作者,他一定不会吝惜他的关心跟鼓励的。
我不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这件事离现在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当我在键盘上敲出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有丝丝的感动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