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忠厚长者的倾腔而出
——也说陈广生兄《点亮你心中的灯》
易山
我的眼疾犯了,但阻碍不住我读完这本从瑶池山寨得来的书。但我掩卷舒了一口气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身边,问:陈伯伯这本书,你看到哪里来了?“还等你来检查?我看完了,就在你时不时去做饭,时不时去回帖子的时候,要我不一口气看完,做不到。”么子感觉?“你看56页,我就要学陈伯伯去做那件事。我就做当年的他。”
儿子上班去了,我把书翻到56页,不禁为我的儿子高兴起来:广生兄,讲个小传闻你听,上海的男人据说比较多一点娘娘腔,因此女人们,甚至男人们自己都不满意现状,希冀下代的儿郎刚阳一些,就专门去访一些北方的汉子来给男孩子当家教(那些大学生中的耿憨北方小伙、甚至打工仔里的佼佼者最受欢迎)。我儿子自己给自己找了个老师,你说他这般的慧眼独具,是不是不愧易山的儿子呢?
满腹经纶又有文学造诣的男子不在少数,义薄云天敢作敢为又能忍辱负重的男子亦不在少数,但同时具备这两种优势的人却不多。能落笔成章,挥就洋洋洒洒大作的人不在少数,能出口成文、侃侃而谈让人出神入胜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同时拥有这两种禀赋的人却不多。数学上有个术语叫交集,我想借用一下,就因为《点亮你心中的灯》的作者陈广生是一个拥有这种弥足珍贵的交集成分的一个人,他又将自己这种少有的魅力淋漓尽致的体现于他著的书中,才能让读这本书的人产生强烈的要结识他,将他敬为良师益友的渴望。
我非常喜欢美国作家海明威,特别欣赏他的那句“人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倒”的名言,他的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和字里行间透出的硬汉性格非常吸引我。现在我看广生兄的《点灯》,就总是不经意的想到他,待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我的结论是:这是一本硬汉文学的集子,他来自硬汉的心血和汗水,亦是指引人走向造就硬汉熔炉的明灯!
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非常聪明,非常有见识。因为与我们年轻时相比,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要多不知多少倍了,他们知道的事情远远超过我们了。但他们的茫然和迷惑也不是当年的我们所能比拟的。孩子们从学校一出来(甚至还没出学校),光怪陆离的世界便通过传媒、互联网和其他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应接不暇,辨不清真伪好坏,不会取舍。还有在现实社会里生存和发展对于他们是异常严酷的课题。这时候,像《点灯》这样的教科书就真不失为一盏引路的灯了,像广生兄这样的长者就不失为一位导心的好老师了。他将自己几十年挣扎苦斗的沉和浮、血和汗、艰辛和泪水和盘托出,并辅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真挚劝慰,让人动心,让人信服。因此,若我的儿子能够如愿,他无疑是有幸的。
在广生兄的书里,有几个幸运的孩子:一个是他的徒弟小吴,这个在广生哥的照顾和调教下长大的穷孩子。一个是娟娟,这个广生哥看做是亲闺女一样的员工。他们遇上了这位改变他们人生的长辈,才有了在奋斗道路上把握方向的能力。还有两个曾经有幸但不知珍惜的少年,那个自己羽翼未丰就好高骛远的孩子和那个想一夜致富而生出邪念的销售小伙子,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可以作出判断。
广生兄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作家,他在写每句话的时候都想着读书的人会收获什么,尤其他更多的想到年轻人,想到以自己年轻的经历来提醒孩子们,以期避免他们走弯路,他的书,通篇闪耀着博爱和父爱的光芒。同时,看得出,广生兄是个很会学习的人,在书里,他有许多教孩子们做人的内容,但看不出说教的意味,并且语言幽默风趣,很年轻、贯穿着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发出很会心的赞叹,而我的儿子,他要自己去买来而不和我共读,他要把它当作自己的案头书。我欣慰这点,谢谢广生兄!易山写于200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