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9098
积分:50993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楼主
陈文新(现有院士)
女,土壤微生物学家。生于长沙浏阳。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化系。1958年在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参加并组织完成对全国32个省(市)700个县的豆科植物结瘤情况调查,采集根瘤标本7000多份;新发现可以结瘤的豆科植物300多种;分离并保藏根瘤5000多株;在数量上和所属宿主种类上占重要地位。发现了一批耐酸、碱、盐、高温、低温性强的珍贵根瘤菌种质资源,并对近2000株具代表性的根瘤菌进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描述并发表瘤菌的2个新属、8个新种。已建成目前国际上菌株数量最大、性状信息最丰富的根瘤菌数据库。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9098
积分:50993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第 3 楼
黎鳌 (1917.5.4-1999.9.21 )中国工程院院士
烧伤外科专家。长沙浏阳人。 别名升旭。1941年上海医学院毕业。曾任南昌中正医学院外科助教、附属医院外科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四军医学院、第六军医大学外科副教授,第七军医大学外科副教授、普通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野战外科主任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烧伤研究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学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兼烧伤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创伤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荣誉委员,中美国际烧伤创伤会议第一、三届主席、第二届副主席。长期从事烧创伤的系统研究、诊断和教学,为国内烧创伤防治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的“烧伤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水肿性质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获1988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美国国际烧伤学术奖──伊文思奖,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撰有《严重烧伤早期败血病的诊断》、《对烧伤防治研究的刍议》等论文400多篇;主编有《烧伤治疗学》、《吸入性损伤》等。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9098
积分:50993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第 4 楼
何继善 (1934.9.11-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长沙浏阳人。
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毕业。历任中南矿冶学院(后改名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助教、物探实验室主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兼矿产地质研究所所长、教授、副校长、校长、博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第六届主席,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会员。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长期致力于应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和教学。创立了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开发了一系列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并应用于寻找矿产和地下水资源,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事的“电阻率法消除干扰异常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研制的“DZ-79双频道幅频仪”获198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F-1频域(谱)激电仪”在1988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银质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奖。主编有《金属矿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教程》等;撰有《电阻率法地形改正》等论文。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9098
积分:50993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第 5 楼
黎介寿 (1924.10.11- )
外科专家。长沙浏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9年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任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解放军腹部外科中心主任、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第二军医大学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 科学委员会主
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是国际外科学会国家级会员,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会员,解放军医学会外科专业学会主任,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组组长,《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主编。长期从事临床外科学研究和实践,侧重胃肠外科领域研究,尤擅长肠外瘘的治疗。主持的“新法治疗肠外瘘”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肠外瘘的治疗及全胃肠外营养”、“肠外瘘治疗的研究”分别获1985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工胃肠的进步”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肠外营养所致淤胆的研究”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同种异体小肠植”获1996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996年获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参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等20多部著作的撰写;主编有《肠外瘘》、《外科学》、《手术学全集》(13卷)等;撰有《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我国首例异体小肠移植成功的临床经验》等论文500余篇。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9098
积分:50993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第 6 楼
黎磊石 (1926.10.26- )
肾脏病专家。长沙浏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年国立中正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曾任南京中央医院住院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医院热带病科主治医师,解放军86医院热带病科、内科主任医师,南京军区总医院心肾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科主任、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肾脏科主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兼任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医大学内科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任。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是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太平洋地区肾脏病学会执行理事,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长期从事寄生虫病及肾脏病的诊治与研究。50-60年代从事热带病防治研究,在国际上首创兔肝血吸虫卵皮试抗原,在国内首先证实中药“黎芦”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6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肾脏病研究,为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主持的“雷公藤治疗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获1983 年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肾小球肾炎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肾炎免疫病理的研究”获1987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肾小球疾病免疫病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gA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获1991 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研究”、“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及疗效”的研究分别获1991、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编著有《肾脏病学》;主编有《肾脏病实验诊断技术》、《现代肾脏病学》等;撰有《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等论文400多篇。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9098
积分:50993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第 7 楼
周其凤(1938- )
高分子化学家 长沙浏阳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79年又考上北京大学"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师从著名化学家冯新德先生.1983年他到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北大任职.回国四年后,周其凤创造性地提出"Mesogen-JacketedLiquidPolymer"(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科学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明确的证明.因此他获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此外,他还对液晶高分子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成果;最先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使亚温态液晶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液晶高分子两个原理;并发现了迄今认为是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液晶高分子;发现了高分子六方柱相超分子结构等.科研的同时,他还受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的委托,负责组织两年一次的全国高分子液晶态学术交流.16年来,周其凤发表论文160篇,据SCI统计,其论文被引用486次.他曾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999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2870
积分:14978
注册:2008年12月22日
第 9 楼
确实要多上网,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了解到更多资讯。

心态平和、坦然面对、笑看人生!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