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一辈市井俗语有“少不入广,老不进川”之说。(此语何解我至今不明)我是少已入“广”,(一入就40多年)老又进“川”,全是对着干。这不,国庆前
入川18天,老同学调侃谓之“收脚迹”。(此语我又不知何解)我确是想在不多的有生之年以“只争朝夕”精神在全国主要地方“收”一次“脚迹”。
老人出游自然免不了安全风险。此风险彼风险无非一个字:死。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死所”这篇文章,写的是某大学教授在授课时突然死去,其他教授们则害
怕得不敢去授课了。鲁迅先生说死在家里的教授远比死在讲坛的教授多得多,那麽你不害怕,你还待在家里吗!?模仿鲁迅先生的意思,我想死在家里(包括居住地医
院里)的人远比死在旅游路上的人多得多,待在家里就不害怕吗。如果哪一天在旅游路上突然倒地不治,在我是如何地幸福呀。难道不比在医院挂着瓶子,插着管子,
在家里看着房子,想着孙子,不比这样死去幸福千万倍麽。
当然准备好各种细节也是必要的。第一是自助游,以减慢节奏;第二是晚上只住店不坐车;第三不论是坐车或游览,早上九点后才出门,下午六点前必回窝;
第四是逢大山不爬,逢险境不去,只重过程不重目的。
这恐怕也是老人出游的“经验”吧,带着这些“经验”我毫无畏惧地出发了。
以上算是前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