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我们的行程是上午游览罗马老市区的几个主要景点,午饭后,到机场搭乘傍晚从罗马到北京的航班回国。早饭后我们登车前往罗马市老城区中心,途中导游告诉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状况,这天上午,罗马的公共事务(包括公交)工人罢工4小时,抗议工资太低,中午12点以前市区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因此我们上午的参观全靠步行。此时天公不作美,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无奈,下车后就在围上来推销小商品的非洲裔年轻人手里买了一把中国产的折叠伞,花了10欧元,折算成人民币,是我买过的最贵的伞了。还算好,这把伞用了整整一上午,在风雨中居然没坏。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冒雨在罗马的老城区走街串巷,倒别有一番风味(见照片197 - 201)。
许愿池(Fontana di Trevi) 是罗马境内最大、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见照片202)。
202。
西班牙台阶(见照片203)因为曾是电影《罗马假日》外景地而闻名遐迩。被称为“意大利人设计、法国人出资、英国人游览、如今被美国人占领”的西班牙台阶,实际上是在1725年得到法国大使的援助后修建的,因为西班牙使馆设在这里,所以取名西班牙台阶。西班牙没出一分钱,得了个名声,实属一件划得来的事情。
万神庙(见照片204)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埃及艳后),由奥古斯都大帝的女婿、屋大维的副手、曾先后三任罗马总督的马尔库斯·维普萨纽斯·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 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当我们走到万神庙时,雨还在下,罢工还在继续,没有工作人员开门,所以我们只能在外面看,从门缝里里看。万神庙尽管离最后一次建成已经一千多年了,从外表看上去满目疮痍(见照片205 - 206),却从来没有大修过,其建筑质量之高可见一斑。这时来了几个穿这古罗马服装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一串钥匙向万神庙的大门走去,大家一阵兴奋,以为是管理人员结束罢工,上班开门来了,于是围了上去。结果这几个年轻人把钥匙插进大门的锁孔里装模作样地拧了几下,回过头来向围观的人道歉,说他们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只是开开玩笑而已(见照片207)。弄得大家哭笑不得,这大概算是所谓“行为艺术”的一种吧。无奈,我们只好绕着万神庙转了一圈,看了看外观就打道回府了。由于是原路返回,所以我们第二次经过威尼斯广场,照了几张照片(见照片208- 211)。
威尼斯广场周边街景
穿过威尼斯广场,我们向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也是心目中最能代表古罗马的建筑物——罗马圆形竞技场(Colosseo)进发,途经了古罗马角斗场(见照片212- 213)
意大利人对古遗址的爱惜、保护,以及保护的理念、方法都别具一格,很值得同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人深思和学习。走在罗马的街上,随处可见古代的遗迹,而且基本保留了遗迹的原貌,(见照片215- 218),并没有刻意去复原建筑;除非有坍塌的危险,才用现代的建材料加固建筑物(见照片218中墙上的钢丝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