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天上午,巴黎下雨了。我们在去参观蒙吗特高地圣心教堂(见照片36)的路上,途经蓬皮杜文化中心,虽然我们没有进去参观,但看看建筑的外表,也足以再次领略到法国人不拘一格的天性了(见照片33 - 35)。
33。
34。

35。

36。

巴黎北面小山冈上的蒙马特高地,是《天使爱米丽》居住的地方,现实世界中的茶花女在这里长眠,是巴黎最具风情的地区之一,它把蓝色的天空、白色的教堂和红色的磨坊融合在一起了。对于到巴黎匆匆一游的人们来说,趋之若鹜的是塞纳河、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卢浮宫和红磨坊等众所周知的景点,而对于那些搞艺术的或者艺术爱好者来说,蒙马特高地则是他们心目中的麦加。如果说卢浮宫是欧洲艺术的神殿,蒙马特高地则是诞生艺术神话的地方。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叶的那些年代里,在这里诞生了现代艺术运动,如雷诺阿、凡高、马奈和毕加索、德加、马蒂斯等大师都同蒙马特高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连卢梭、左拉、雨果和大仲马、小仲马也先后在这儿留下过足迹,如今的蒙马特高地还有一座雨果的塑像。在圣心大教堂边上有一个小广场,中间坐满了各式画家在作画,游人都在围着他们观看,这些画家似乎也习惯了,围观的游人丝毫也没影响他们创作的情绪,说不定哪天就在这些画家中冒出个大师级的人物吓你一跳(见照片37 - 39)。
37。
38。

39。

在广场的周边有着不少咖啡店,有的简易到只在路边摆几张桌椅板凳,有的稍事正规一点,在店外的遮雨棚和桌布上还印着咖啡店的Logo,路边坐着不少游人,边喝咖啡休息,边观看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是在享受艺术的熏陶(见照片40 - 41)。
40。
41。

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吃中饭时,由于中餐馆排队的人太多,我们就利用等待的空闲时间,又围着雨中的埃菲尔铁塔转了一圈,领略了一番雨雾中的埃菲尔铁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见照片42)。
42。
就在埃菲尔铁塔边上,我们见识了一次法国式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一对法国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在路口被从另一个方向快速开来的一辆汽车吓了一跳,滑倒在地上,万幸人没有受伤,他们两个爬起来后,就坐在路边休息,开始打电话;过了十来分钟,来了一辆警车,警察下车查验身份并问话后,开始打电话;又过了十来分钟,来了一辆救护车,下来几个医护人员,为他们做身体检查后,开始打电话;十几分钟后,又来了一辆汽车,下来一个人,估计是保险公司的,拿出一摞表格,一边询问,一边不停地填写表格,然后又开始打电话。总之,直到我们吃完饭,这件事故才处理完,这个过程按部就班,非常悠闲,好像没有谁着急似的,除了我们没处可去,站在附近观看外,没有一个路人围观。饭后我们顺便又逛了一下附近的购物商店,结果在一个小商店的玻璃橱窗里看到这么一张提示牌,而且后来在欧洲的不少商店里都看到类似的提示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国人还是应该有所触动(见照片43)。
43。
吃完中饭,在雨中我们参观了巴黎少有的现代建筑群——新凯旋门(见照片44 - 48),
44。
45。

46。

47。

48。

接着我们到凡尔赛宫参观。一下车,一群非洲裔青年就围上来,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小纪念品,嘴里不停地用中文说:“10元,10元。。。。。。”有人跟他们开玩笑:“人民币?”他们则说:“No,欧元”。我们接受了前一天在卢浮宫的教训,为了更好地了解凡尔赛宫,自费请了一个中文讲解员(见照片49),
49。
50。

51。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