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风雨路
——逃缅国民党残军纪实
江程浩
第二十一章
暮年兵火,残军两战收官
(一)
在泰国北部站住了脚以后的残军,从1964年以后,便老老实实地呆在泰国北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泰国政府虽然对残军采取容留的态度,但还是对这些不太听招呼的异类行动设置了许多限制。这些限制大致有如下几条:
一、残军部队所有人员均不得离开现在泰国政府限定的地方,只能在呆在原地从事农业生产。
二、残军部队的武装只能用于维护当地治安,一旦泰国政府有事,残军部队必须服从政府调用。
三、残军所有人员不得在泰国境内拥有财产,不得在泰国政府限定的区域以外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残军子女不享有与泰国公民相同的受教育和就业权利。
如此的限制等于把这一万多中国人软禁在泰国北部那个偏远的山区,成了实足的泰国贱民。为了延续中华文化,使残军的后代受到最基本的教育,也为了残军万多口人的生计,在段希文的领导下,残军自己开办了学校,自己开办了用于生存必须的小型加工企业,又在美斯乐附近地方大力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当然,为贩毒的马帮押运这一行是残军无论如何无法摆脱的。 因为这个来钱快。多年来,残军对武装贩毒轻车熟路,泰国政府想挡都挡不住。所以在泰国北部那个穷困的山区,残军老老小小万余口人,靠着微薄的农业收入和为贩毒马帮押运,总算还是生存下来了。
1966年底至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陆迅速蔓延。全国正常秩序陷入全面瘫痪。台湾方面认为大陆因文化大革命而陷入混乱,正是搞窜犯的好时机。蒋介石和蒋经国先后把段希文和李文焕召到台湾予以接见,以恢复补给为条件,要求三军和五军服从台湾的领导,统一整编。1969年蒋经国亲率台军参谋次长易谨、特种部队司令夏超秘密到达残军住地,了解残军实情。并再次以恢复补给为诱饵对残军进行整编。要求是裁汰老弱,保留精干。并由易谨和夏超任正副指挥。可是两三年来,台湾的恢复补给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且台湾要求对残军“裁汰老弱,保留精干”的要求是段、李二人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
段希文当年之所以没有跟随柳元麟撤到台湾去,正是为了手下这帮弟兄的生存。残军贫困,台湾的补给对于这万多口人的大家庭还说,当然是十分需要的,但台湾对残军的考虑与段、李两位对残军的考虑却很不一样。台湾是需要残军充当炮灰,去大陆搞窜犯,那是要死人的;而段、李二人需要台湾的金钱,是用来维持这个大家庭的生计。所以双方怎么也谈不拢。而且这么些年来没有台湾的补给,残军照样在泰国北部站住了脚。
现在的残军与台湾国民党集团已经基本上不存在隶属关系,台湾期望对残军的整编倒是与现在大陆搞的那种“企业改制”十分相同。残军人员多,包袱重,经营效益差,想对外招商;台湾有钱,看好残军这个企业的前景,想接收过来加以整顿。主要就是想“减员增效”。可段希文、李文焕这两位经理人员对自己的员工有感情,不论老少,都不想抛弃他们的,双方要求差距太大,少不得激烈地讨价还价。
台湾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段希文和李文焕尽快把统一整编之事明确下来。经过与众弟兄反复商量,权衡得失,段希文和李文焕只能忍痛放弃台湾的整编,并在致台湾的复电中回答了非常简短的一句话:
“谢绝整编!”
1970年元月16日,台湾安全局局长周中锋和情报局局长叶翔之再次来到泰北,把段希文、李文焕叫到清莱府密谈,为压他们接受改编作最后的努力。但此时的段、李二人早已对台湾的整编目的了然如心,这就是要把残军那些老弱病残者统统抛弃,把少数能用的收拢起来,然后去为他们卖命,这是残军绝对无法同意的。听了台湾特使滔滔不绝的一通议论之后,段希文实在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他嘲笑道:
“这么多年来台湾不发给我们军饷,不供给枪支弹药,我们也过来了。我们在缅甸东部东躲西藏四处逃命的那半年多时间,没看到你们来给我们恢复补给;我们在泰国北部这个穷困的地方为生存苦苦请求泰国政府的时候没见你们来恢复补给;现在我们在泰国这儿好不容易安下身来了,你们却要来管我们,你们太不知趣了。你们以为还像20多年以前那样可以随便发号施令?记住,这里可是在远离台湾数千公里的金三角!我们再也不会相信你们,不会相信国民党!”
受了段希文的一通奚落周中锋、叶翔之只得悻悻而去。
1970年时的残军段希文与李文焕两部老老少少人口已经达到一万多,而且五十年代初跟随段、李二人到缅甸的那批老人都是五十来岁,能打仗的不多。台湾见实在无法把这支庞大、臃肿而又衰老不堪的部队收编过来,便不再与残军联系。这支脱胎于大陆时期国民党军队的人群,从此彻底脱离了它的孕育者,完全蜕变成一个处于泰国境内中国人聚居的独立王国,段希文与李文焕就是这个王国的两位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