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引用易山在2008-6-18 09:34:27的发言:
背后的故事
易山那日在道吾峰顶,感动于盛会的热烈气氛,与丁哥、象哥讲起这次浏阳主办六一活动的成功,感慨不已,随口吟出“二零零八,岁在戊子,孟夏之际,孩童佳节,数百年逾半百之人聚于道吾峰顶,以愉天年”,其实也是套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开头,好玩而已。
回来以后,每每忆及道吾宴事,仍然激动不已。浏览浏阳家园的帖子,仿佛时光回退,道吾盛况总是重现:浏阳河畔接友,道吾山口迎客,天湖之边歌舞,下山道上旗舞,席间谈笑风声,夜阑思不成寐......直到一日,偶然见了落霞姐姐的帖子里一副对子,其上联竟与我在道吾峰顶所吟如出一辙,不由哑然失笑,主要是高兴于这再一次的会心。接下来索性坐下来,把连日来所想一气用这半文半白、半骈半散的文字挥就,连检查一遍都不想,便发了上来。
第二天清早,接到象子哥哥电话,褒扬不已,接着收到天命大哥和罗丹姐姐的短信,赞叹于我。我回家后打开电脑重新看了一遍我的这篇小记,改了其中的几个别字。从这时起,我就开始留意我的这篇几不象的东西到底受欢迎的程度有多高。工作的时候,教学生习古文,只是囿于阅读,没有写作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我自己也没有作过这种尝试,心底里对这种文体表达今天的人和事、情和理还是感觉有缺陷的。同时总认为这种语言习惯恐怕不会受人接受和喜欢。
我没想到我的这个尝试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我更高兴这一点,因为我清楚大家并非偏爱我易山的文字,乃是钟爱我们国家经典含蓄的古代书面语言,钟爱这种骈散结合,寓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短小精悍的记的形式。我作为一个国文教师,看到我们古典的东西能够深入人心,其欣喜当然是难于言表的。
以下是引用易山在2008-6-18 11:14:56的发言:
从我的教学实际中我有一个体会,读文言文,断句是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朗读的一个困难。比如:“数百\年逾半百之人\聚于\道吾峰顶”“其中\巧逢六十喜诞之翁媪\五十有余,循男进女满之规\欣然\入众人奉贺之列”等句,如果悟读断了地方,文意就艰涩了。不断有朋友要求我读一遍听听,我也的确读了若干遍。于是我起意将朗读发在网上,也算是给大家交个补充作业。
我昨晚吃过晚饭,便开始录音,由于技术差火,嗓子又干涩,好不容易弄到九点多才把录出的东西作成mp3文件,却发现其中几个字的发音有问题,比如“汶川”读成了“wen chuang ”(知网内行不少,发现这个不要提示的),没有想到发出后蔡家湾兄如此抬举,所说“精美绝伦的”的制作,惭愧,关于音画制作,我待暑假一定抽空向白云悠悠、日落部族、夜深人静等版主学习求精!
以下是引用游客晏生在2008-6-18 20:40:31的发言:
从我的教学实际中我有一个体会,读文言文,断句是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朗读的一个困难。比如:“数百\年逾半百之人\聚于\道吾峰顶”“其中\巧逢六十喜诞之翁媪\五十有余,循男进女满之规\欣然\入众人奉贺之列”等句,如果悟读断了地方,文意就艰涩了。不断有朋友要求我读一遍听听,我也的确读了若干遍。于是我起意将朗读发在网上,也算是给大家交个补充作业。
我昨晚吃过晚饭,便开始录音,由于技术差火,嗓子又干涩,好不容易弄到九点多才把录出的东西作成mp3文件,却发现其中几个字的发音有问题,比如“汶川”读成了“wen chuang ”(知网内行不少,发现这个不要提示的),没有想到发出后蔡家湾兄如此抬举,所说“精美绝伦的”的制作,惭愧,关于音画制作,我待暑假一定抽空向白云悠悠、日落部族、夜深人静等版主学习求精!
以下是引用夜深人静在2008-6-18 23:17:10的发言:
朗诵,首先需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朗诵需要用心、用感情。通过易山《道吾六一记》的朗诵,我感受到朗诵是歌,朗诵是画,朗诵有如此的魅力。
不论是小说、散文或诗词,写在纸上都是文字,但读出来就是声音。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用来朗诵,朗诵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易山是国语老师,关于朗诵理当在行,但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内行,这需要要用心去读,易山通过六一聚会,写景拟人、叙事,古语今用,审美价值通过她自己的语言声响和节奏表达出来,格律也最为严谨,就象在道吾聚会形式一样,很有节律。这这半文半白节律独到好处,惟其随意,妙不可言。
山不老,人亦不老。道不老,情亦不老,六十花甲,整个音画皆春碧绿,人物愉悦,洞箫旋律让人迷醉,碧涧流泉,朗诵摇头晃脑,呵呵,欣赏了,这样的文字和高水准的朗诵,我是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