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冲里听收音机
------我的知青生活(续3)
下乡时我带来一台自制的晶体管收音机。我一直是个无线电爱好者,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喜欢倒腾无线电,从安装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到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下乡时带来的是自己装的四晶体管来复再生式收音机。这种收音机是业余型收音机,灵敏度不高,只有中波,可供选择的频率范围也窄,到了山区以后,白天听不到节目,只有晚上才能收到节目。主要是湖南台、江西台,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的信号比较强。因为在农村的业余文化少,收音机就成了我们大家唯一的寄托,在哪文化生活匮缺的年代,听新闻,样板戏反复听都不厌烦。除了大家听外,经常睡觉放在枕头边听,有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电台停止了播音,只有收音机信号的呼呼声。
不久,湘潭无线电厂生产了一种“红日”牌三晶体管收音机,价廉物美,我花十八块钱买了一台,带到乡下,只是体积稍大一点,也算是增加了自己的固定资产吧。因为是专业厂家生产,它的收听效果很不错,加之又是使用的1#电池,大喇叭,声音和灵敏度都增强了很多。但是白天仍旧收不到节目,晚上的收听效果就好多了。除收听中央台,湖南台外,还可以经常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之声广播电台”,在当时应该算“敌台”。它每次播音只有十五分钟,频率经常改变,男播音员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每次播音前的序曲是《义勇军进行曲》,内容都是为朱德,贺龙等老革命鸣不平的话。这个电台在知青中有很多传说,有的说这个电台在江西,有的说在井冈山。后来随着林彪反党集团的覆灭,这个电台也消失了。还有就是“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它主要播的是拥护毛泽东思想,反对新加坡的李光耀集团的政治文章。其电台信号特别强,估计这个电台应该设置在中国境内。因为知识青年的消息比较闭塞,所以这里面的新闻常是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过了不久,公社供销社到了几台五晶体管收音机,才二十多元一台,我们队的云同学在大家的一再怂恿下,去买了一台,这样,收音机在这小小的山冲有了交响曲,大家也可以根据兴趣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节目了。云同学比较关注各省的人事变动情况,因此全国各省的革命委员会主任各大军区司令员的名单他都能背下来。颖PK也在家里的支持下,从湘潭带来一台熊猫牌三波段六晶体管收音机。这是当时我们国家最好的收音机之一,要六十多元一台,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这台收音机能够收两个短波,白天听广播也就不成问题了。高档的收音机到底不同,可以收听到美国之音的华语广播,苏联和平与进步广播电台的节目。我们公社有的知青就是利用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九百句以提高英语水平,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外国语学院。在山区,收音机是我们知青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是从收音机里知道了九大的召开,知道又有一批老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一批老歌《毕业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路歌》等历史歌曲被重新填词演唱后,我们就猜测又有一批老作家,音乐家恢复了荣誉;我们关心中苏、中越、中美、中缅发生的各种情况,老人家感到“三线建设不好,我一天也睡不着觉!”使少年气盛的我们向大队党支部写了多少申请书、请战书,还有人偷偷筹划怎么到边疆去当兵,好男儿只能战死在疆场!还有同学从家里买来样板戏的总谱,通过收音机学习乐理知识,为自己贫乏的知识增加内容!我们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收音机为我们的理想增添了翅膀,为山冲贫乏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
从收音机的变化里,我们知青的文化生活也感受了变化。我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同时我们也在改变小山冲的文化氛围,年轻的社员们喜欢集聚到知青们这里来闲聊,我们也在用我们的知识慢慢的不知不觉地改变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