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教师节前——我的祖父(四)
祖父一生爱国、爱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旧社会。面对国难当头,内战频仍,他忧心如焚,曾在一首“雪夜”诗中写道:
“雪深三尺苦寒天,展卷挑灯夜不眠。闻道蜀中犹内战,伤心国破又经年。”
拳拳爱国之心,溢于字里行间。1937年,全民奋起抗战,他精神振奋,有咏“澄池夹竹桃”之句:
“一夜花开满院红,愧无佳句碧纱笼。久经风雨烟尘后,万事枯荣一笑中。”
祖父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从不向困难低头。抗日战争时期,兰田物价一日数涨,而教师薪俸微薄。祖父除担任教务主任外,每周还要上三十多节课,才能赚回一家十二口(上要事奉老母,下要供六个子女和三个侄儿上学,祖母是家庭妇女)的生活费用。其工作、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但祖父从来没有向学校请过一次假,缺过一堂课。他在家门口墙上,挂了一块小黑板,经常写些格言、诗词鼓励儿女、侄儿们发奋学习。1943年除夕,祖父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儿歌,这首儿歌一些长郡同学至今都还记得:
“避难到兰田,逢年不当年。鸡一元,肉一元,寥寥数事乐陶然,漂泊他乡儿莫怨,明岁倭平返故园。”
在祖父的教育下,他的六个子女,有五人大学毕业(四个湖大,一个武大),一人大专毕业,都学有所成。从小随祖父一起生活的三个侄儿中,最令祖父骄傲的是堂叔罗恩泽(也是祖父的学生)。
祖父能长期坚持刻苦学习,应对繁重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重担,这与他有强键的体魄是分不开的,他平时十分重视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生长在江南水乡,游泳是他的一大强项,在水中他沉浮自如,拨浪如飞,读书时学校里组织的游泳比赛,他屡拿第一。
祖父一生不沾烟酒,信奉且实践“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的养生之道,并以此教育后辈。1975年我被招工进厂,随即被派到株洲自来水公司实习,祖父得知后,以八十高龄只身一人从长沙到株洲白石港二水厂的宿舍来看我。该宿舍建在一座山上,估计海拔也有六七十米,他老竟然徒手上得山来,令人叹服。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节期间,祖父突然中风,住进了省人民医院,我曾衣不解带单独在医院照顾了半个月。不久,祖父竟然奇迹般地复原了,不能不说他曾经良好的身体素质起了决定的作用。
祖父自幼习诗词古文,对诗词有特殊爱好,他的诗词格调高雅,情感真挚,寓意深远,读后,给人一种激扬向上的情绪。文革时,一中的红卫兵到祖父家中来抄家,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唯独拿走了几本祖父写的诗词,祖父也被他们带走,正在家人焦急万分之时,第二天,祖父却安然无恙地从“牛棚”里归来,原来红卫兵看了祖父写的诗词后,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将祖父放了回来。
祖父不但古诗写得好,新诗也写得朗朗上口,现转抄一首:
荫家塅生产队兴修“胜利塘”
(新诗)
公社兴修“胜利塘”,社员踊跃上前方。
银锄落地崩山石,铁肩担土走泥丸。
往来穿梭急,争先恐后忙。
出工天未晓,收工星月光。
一日复一日,一筐复一筐。
汗挥如雨泥满裳,终教山野换新装!
来年春雨足,蓄水满池塘。
仲夏草木长,风送稻花香。
旱涝何所惧,秋收谷满仓。
家家欢乐卖余粮,荫家塅上好风光!
(一九七二年退休人员响应号召疏散乡村时所作)
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劳动和来年五谷丰登的丰收画面跃然纸上。
公元一九八六年八月四日,祖父在长沙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只留下几十首诗,留下了亲人和学生对他的无限怀念……
后记
“我的祖父”终于在教师节前完成了。这也使我长舒了一口气。在我这一辈中,我与祖父的感情较为特殊。我的父母1956年从湖南大学调往湖北大学时,我没有随行,而是留在了长沙一中祖父母的家中,直到1961年才到武昌与父母会合。1962年父母调回长沙,虽然住在河西,但我经常会到祖父母家中看看。因此,我与祖父接触的时间最多。
我一直想将祖父的一些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记录下来,但未找到合适的机会,感谢湖南知青网给了我向外界介绍祖父的机会,让我有了倾诉对祖父感情的地方。“我的祖父”一帖发出后,得到了怀化板块三人、阿荣、兰草、紫气东来、秋光、乡里二姐、老伙计等各位知青朋友的热情跟帖,这里再一次向各位知青朋友表示感谢,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