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影孤踪"先生: 您好!
您说的那位杂耍班主叫"汪必光"先生,他是炼武之人。靠跌打损伤和杂戏魔术过一辈子,杂戏魔术是家班子(妻子、儿子、女儿)那位玩蹬技的是他第二任妻子,乐队是徒弟。
汪先生是我以前很好的朋友和兄长,此君为人正直、而乐为助人,当过浏阳城关武术馆馆长。以前生活比较困难,二任妻子一共帮他生了5位小孩。
汪先生晚年高血压中风,前七年逝世。他的儿女没有继承他的事业,儿子在湖大工作。小女儿干私企发展很好!
谢谢您还记得他,他在天堂一定会保佑您......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吃饭基本倒欠,吃菜基本靠盐(盐菜汤、生辣椒拌盐),吃肉基本无缘,身上基本冇(念mao)钱”。-----部分知青的真实写照.
我倒还幸运,我下放在枨冲,工值有0.95元.
佩服楼主四十年前的一段生活小插曲记忆尚如此清晰,描述如此到位.而又从心底发出那善良的丝丝牵挂和祝福,真乃有情有义之人,实在感动读者们.
谢谢你用敦厚朴实的文字点缀平凡的故事,拜读美文.
“吃饭基本倒欠,吃菜基本靠盐(盐菜汤、生辣椒拌盐),吃肉基本无缘,身上基本冇(念mao)钱”。-----部分知青的真实写照!
我下在大围山最山的地方,工值每10分工分合一毛四分,苦干一年,分得贰佰多斤谷,倒欠一十二元钱。
谢谢你的美文!
读独影孤踪的文章,特别的亲切,怀旧之情不禁徒增。我们知青组,就是日落部族君提到的翻车坳上___泉丰大队坑口生产队。到东门挑石灰,对我们来说,记忆太深刻了:刚下乡,十六岁左右的细伢妹子,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从早到晚,来回走四十六里山路,那种苦啊,真是可想而知。我真不敢想象,独影兄们,居然挑完石灰,还有精力和心情去看杂技?我记得,我们挑完石灰,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床上动弹不得,真的发晕。(绝对是低血糖)
和别人无法比就和自己的过去比,有变化就会有感觉,感觉好才是真的好!。这种心态不是犯贱,更不是矫情,而是得益于人生中有过下放农村的那段经历。虽然你把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年华奉献给了浏阳大围山的那片青山绿水,但同时你的意志和品质也经受过那片山水的润泽和历练。受过苦的才不怕苦,有所失的便有所得。你才能在面对人生际遇的强烈反差时较容易平衡心态,较容易看得开,也更具有承受力。或许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比较难以理解,缺失这种信念的人比较难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