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江永知青是我省下放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知青人数集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知青群体。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各地知青江永知青 → [转帖]江永女书:一种边缘文化的保护困局


您是本帖的第 22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江永女书:一种边缘文化的保护困局
厚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805
积分:33063
注册:2006年1月30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厚哥

发贴心情
[转帖]江永女书:一种边缘文化的保护困局
江永女书:一种边缘文化的保护困局


http://xsb.rednet.com.cn 2009-7-17 10:20:25   ◆湘声报记者 姚依农
  上江圩,一个离江永县城约10公里、方圆不到百里的湘南小镇。上个世纪80年代,女书就是在这里被学者发现,从而引起轰动。这种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种专属女性的文字,零星散布在上江圩镇的普美村和附近的一些村落里,约两万人的范围。
“苦口良言奉劝君,为人不要起黑心,起心害人自害己……”7月4日下午,在普美村女书学堂里,记者第一次听到了江永女书的诵唱。悲苦、哀怨、绵长,节奏与旋律缠绕回复,句与句之间的短暂连音变调此起彼伏,瞬间,仿佛把人带到了另一个悲情的空间。
诵唱者是“女书传人七姐妹”中的老大高银仙的孙女——46岁的胡美月,诵唱的内容叫《三姑记》,是青年女子奉劝丈夫向善的歌谣。
女书园里,胡美月在学堂的黑板上书写着女书文字,给零星的游客讲解女书的历史。摆放在展柜里的女书手绢、扇子等工艺品,却少有人问津。

震世之宝
1982年10月,江永县白水村一间低矮的土屋。一位72岁的寡居老人何西晋做了江永人祖祖辈辈从未做过的事,她打开了红漆脱落的木箱,从尘封已久的嫁衣中,取出了一个精巧的小木盒,再打开层层包裹的红布,将一块用墨水写满了蚂蚁一样文字的蓝布帕,展示给一位名叫宫哲兵的年轻学者看。
谁也没有想到,蓝布帕上的“蚂蚁字”,竟是世界文字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这块蓝布帕抖露的,竟是一个隐秘的女性世界。
江永女书是什么?它到底起源何时?如何传播?为什么会在江永流传至今?它有什么价值?20多年来,带着种种疑问前来江永考察女书文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近3万人,出版各种专集多部。2006年5月,女书习俗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的研究表明,江永女书约有1000至2000个字符,是一种运用于日常生活的符号体系,它略呈菱形,近似“多”字形。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到左,没有标点符号和横竖笔画,主要由点、竖、斜、弧4种笔画组成。女书作品几乎都是诗歌体裁,一般书写在精制的手本、扇面、手帕上,内容大多表达妇女内心苦楚,记录婚嫁、民歌或姐妹的交往。它的传承主要是母女世代传袭,用当地土话阅读、吟唱,外人和当地男人都如读天书。由于这是目前世界所知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它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罕见的高度学术价值。
78岁的唐功伟是最早接触研究女书的湖南本土专家之一,他介绍,女书的价值体现在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有文字、语法、音乐,出口就是歌,继承了诗经的唱颂方法,女书的书法即像甲骨文,又有小篆的风格。同时,女书还具有心理保健的作用,常年唱颂女书歌谣的妇女都很健康长寿。这个观点在女书园的资料上得到了佐证,在有案可考的女书传人中,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活到了80岁以上。

品牌之争
事实上,自从江永女书走出深闺后,关于它的每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引着世人的目光。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江永,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因女书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受人瞩目,理应凭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多方面的因素,江永在对女书的保护和传承上屡屡被动。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女书出走”事件和“商标抢注”事件。
2003年 9月中旬,被称为“男传女书第一人”的江永女书研究者周硕沂与多名女书传人一行近10人,离开家乡北上湖北宜昌,加盟当地一家企业创建的“女书村”。顿时,媒体一片哗然:女书传人跑了!女书村搬了!
周硕沂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意识到一些识女书的妇女正在锐减,女书面临生存危机,而在宜昌有人建设女书村,“这里是旅游黄金线,游客们来这里参观,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女书,女书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学,女书的传承才有希望。”
这个以“女书村”命名的景点位于长江之滨,无论是整体规划、建筑风格还是园内人的生活方式,很多方面都在模仿女书发源地———江永女书村。
同时,周硕沂等人还将大量女书资料带至该地,围绕女书能做的“文章”,景点内基本上都有所体现:“女书楼牌坊”、“御书楼”、“女书学堂”、“女书会馆”、“女书博物馆”等。
谁都想不到,“江永女书”这块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竟然在千里之外的湖北宜昌“开花结果”。
尽管女书传人们“出走”宜昌是一次纯粹的民间行动,外出“淘金”的女书传人在宜昌也只待了近4个月的时间,最后因经济纠纷不得不卷起铺盖回家,但这让江永县感到前所未有地被动。
让江永县感到尴尬和愤怒的不止这件事,2003年6月,正当江永县忙于整理、抢救、开发这笔无形资产,准备以此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女书”已被别人抢注了商标。
江永县作为女书的发源地,“女书”的商标屡遭抢注,这让江永县颇为尴尬。后来,江永县采取补救措施,紧急注册了“永明女书”7个类别、80个项目的商标,包括旅游、教育、工艺品、餐馆、食品等。
其实,早在2002年4月,江永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抢救和保护江永女书文化的意见》,对女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明确了目标要求,之后,又制订编写了《江永女书抢救、保护规划(2004~2020)》。2005年1月5日,《江永女书抢救、保护规划(2004~2020)》经县人大会通过,从而使女书抢救保护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江永欲通过采取保护女书传人、培养女书新传人、加强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等措施来保护女书。
由于财力捉襟见肘,江永对女书的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保护理念、保护措施等其他方面的限制,使得这块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流失之痛
女书被发现之初,女书的传人高银仙和她的6个结拜姐妹大都在世。2004年9月20日,随着女书最后一位幸存者、90多岁的阳焕宜老人的去世,女书许多没有破译的秘密成了未解之谜。而女书老艺人相继去世,使能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仅剩几人。国内外各大媒体保护女书的呼声再一次高涨。
“保护女书刻不容缓!目前,女书作品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江永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对记者说。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女书作品常作为殉葬品随葬或焚化,即“人死书焚”,因此每本女书作品最多不超过两三代人,现存于世的只有近代的少数女书作品。而近年来,随着女书传人相继谢世,加之女书文化资料收集整理不力而且出版困难,女书文化生态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女书作品流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近20年来,近百名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学者先后赴女书流传区考察,并以高价从群众中购买女书作品,致使有些女书作品流失到海外。
“在保护和传承女书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与纠纷,尤其是仅仅停留在对这种文化现象的个人利用上。那些学者使江永女书被更多的人知道,但是,随着真正意义上的女书传人先后离世,女书物件和女书文化也被大量各怀意图的人们用各种方式掠走了很多。”一位专家痛惜不已。
多年来,有关女书的研究探讨取得了成果和突破,但总体上女书研究仍属于较低层次,处于资料搜集和源流探讨的初始阶段,许多重要问题没有定论,许多未解之谜仍然没有结果。女书究竟产生于商周还是明代,抑或清末民初,至今说法不一。女书流传地区除了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以外,还有哪些流传区域,也不得而知。
近年来,前往江永及江华考察女书的专家教授和出版的专著、论文众多。可是女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零散、自发状态。北京、湖南、湖北等地都有研究者,但都各自为战,不成阵势;女书作品散存于个人手中,而留存下来的实物又少,于女书的研究帮助不大。

保护之困
尽管女书的保护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女书的流传地区想方设法筹建了女书博物馆、女书文化村、女书学堂,传授学员200多人,拟建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但这种保护大多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缺乏有效措施,女书传承处于迷茫阶段。
有女书专家倡导,要把女书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来开发,通过采取保护女书作品、开办长期女书培训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收集女书资料等措施来统一规划、长期维持。
事实上,这些年,江永也一直试图通过旅游开发来推动女书的保护和传承。2002年,江永投资150万元修建普美村女书园,全力打造“女书生态博物馆”,建起了以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展示女书原件文献、作品、工艺、书法、学术成果与民俗风情的女书园。同时推出女书民俗游,创办了女书学堂,由胡美月任教。2005年,在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努力下,女书被美国福特基金会纳入濒危文化保护项目中,资助女书的田野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前期已投入30万元。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江永关于女书民俗游在旅游线路的设计、市场营销的推广和包装上都存在不足。江永把千年女书文化村普美村与千年古村上甘棠、千年瑶都千家峒捆绑在一起打出了“三千文化”的旅游牌,但在景点布局、交通道路建设等方面却跟进不足,致使开发力量微弱。而早在2001年就投资修建的女书文化村,因后续投资不足而停滞不前。村内的女书文化园里空空荡荡,相关的旅游产品,除了有女书手绢和扇子之外,能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少之又少。尽管四大版块四个展厅组成的女书图文展,每年都吸引不少的游客,但是“旺丁不旺财”,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江永方面欲通过把旅游经济,拉动女书保护和传承的愿望基本落空。
“女书的土壤正在一天天地流失”,唐功伟老人说,“没有观众,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越来越‘贫瘠’。保护,不应只是传承人的责任,也不应只是政府的责任。”
无人传承是一种危机,无人喝彩则是一种悲哀。胡美月的子女都会一些女书的唱词和部分的文字书写,但他们对女书不感兴趣,都到广东打工去了。据胡美月介绍,像她这样既能书写又能唱,系统全面地了解全部女书文字的人只有寥寥几人,而那些小一辈的女孩大多只会唱一些女书歌谣而已,走出这个村子,了解女书的人就更少了。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女书作为一种边缘文化,有着珍贵的独特文化记忆,但已失去鲜活的生命,研究开发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光明前景。那么,这种文化如何抢救,如何保护?用什么机制和措施保护?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女书文化不能自生自灭,女书研究不能单打独斗,女书保护不能只是区域作战,女书开发需要良好的大气候,这些都需重视和及早拿出对策。

■什么是女书
女书,是记录湖南江永、道县等地土话的一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男人不识,故称女书,也叫女字。它是世世代代多情善良的女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女书的欣赏者、创造者乃至使用者都是普通女性。

■女书产生的传说
关于女书如何产生的传说有几个版本,其中一个叫“盘巧造字”。传说在很早的时候,江永县上江圩桐口村有一位美若天仙又心灵手巧的姑娘盘巧,在18岁那年被官府掳到了道州府。她仿照女红图案,花3年时间造出了1080个字,用这些字写了封长信让一只爱犬往桐口村家里送。盘巧的一位女友把信拆开一看,却似天书,便邀集七七四十九个姊妹,用七七四十九天时间解读了这封信。这种文字据传就是今天的女书。

■女书的文学特色
女书作品按体裁分有贺三朝书、自传文、结交书、传说叙事歌、祭祀歌、婚嫁歌、民歌、谜语、译文、书信等。有长于叙事、修辞流畅、语言生动活泼、乡土特色浓郁等文学特色。

■江永女书大事记
1983年7月,中南民族学院讲师宫哲兵的论文《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在中南民族学院的学报上发表,江永女书首次亮相,立即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和新闻界引起轰动。
1991年11月,江永举办第一个全国性的女书考察研讨会。60多名来自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拿出自己的压箱之作,会后整理出版论文集《奇特的女书》。此次会议,标志对女书的学术研究首次出现高潮。
2001年,江永县政府在上江圩镇普美村创办女书学堂。
2002年4月,江永女书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并成为重点收藏的文献遗产。
2005年10月,女书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2006年5月,女书习俗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8月,女书作为我省唯一一项向国家推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抢救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并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受理。
(稿源:◆本报记者 姚依农)

笑对人生  快乐记录人生历史 湖南知青网1号相册 :http://photo.163.com/photos/hnzqw1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30 1:05:37
笑对人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4021
积分:68344
注册:2006年2月1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笑对人生

发贴心情
流失之痛,十分遗憾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30 9:41:09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笑对人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4021
积分:68344
注册:2006年2月16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笑对人生

发贴心情

由于财力捉襟见肘,江永对女书的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保护理念、保护措施等其他方面的限制,使得这块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国家应该保护呀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9/4 2:20:12
火土重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66
积分:10226
注册:2009年2月20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火土重生

发贴心情
    也不完全是财力的问题,其中还有指导思想的问题,把改建女书村的资金紧缩一点、把女书村旅游收入管好一点,…还有潜力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9/4 7:24:32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春英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2892
积分:17078
注册:2008年12月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春英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火土重生在2009-9-4 7:24:32的发言:
    也不完全是财力的问题,其中还有指导思想的问题,把改建女书村的资金紧缩一点、把女书村旅游收入管好一点,…还有潜力的。

    同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9/4 11:28:50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5   5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