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乡第三天,即9月19日(农历8月24),由于昨天砍柴大家 都很疲劳 ,那天太阳又很大,大家 想换一个劳动环璄放松一下,找到生产队长要求出工。那时正提出消灭白扳田,白板田 就是割禾完毕后,因为水的问题不能种其他的农作物,又没有犁过来,被太阳 晒白了,禾杆蔸朝天暂时休闲的田。也许是形势主义的需要,消灭白扳田当时做政治任务来完成 。
队长将我们五人连同带队的唐老师共六人,带到公路边上一个岭上,这岭名叫官司团岭,晚清时期,由于归属问题曾经发生了一场官司而得名。岭下有一口水井,井边有树遮挡,清澈而没有被污染,是生产队百来口人生活用水 。该 岭梯田大都已被挖成水田,唯有一丘大田还是白板田,生产队队长对我们说:“这丘田名叫官司团岭,田亩册上的面积是二亩二,每挖一分是十分工分,挖完了是二百二十分”。那时凡是做包工田的面积都是按土改时丈量的田亩面积做依据,相当于田土档案,做包工都是抽签决定的,也许是消灭白板田的任务时间紧张,一家一户蛮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或许知道有一批知青要来,这块白扳田交给知青来消灭。
提起挖土,因为我们在学校时,每周都有劳动课,每班都有蔬菜地,大多劳动课都在蔬菜地里,挥锄头挖土比昨天砍柴肯定熟练。队长招呼了白板田多长抽沟等土块质量要求后就离开了,我们就开始挥锄头挖土,谁知道隨着锄头落地时“蹦”的一声,锄头只能达要求一半的深度,我们才知道这白板田并不像学校菜地那样好挖,我们学校的菜地从没有施过化肥,这也也许是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虽然官司团岭离生产队近,由于坡陡,享受猪牛栏粪很少,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我才知道这丘白板田为什么不像其他那些田一样抽签决定归谁挖,尽管他们不懂得化学,但他们知道哪些土好挖,哪些土不好挖,这是队长交待完毕即离开的原因。挖了好一会儿,虎口震麻了,挖土的数量不理想,与挖土无关的伸懒腰又来了,太阳又大,大家就停下手中的活儿,下岭到井边清凉一会儿。井边清凉一会儿后,大家有一种乐不思蜀的味道,但终究要完成这块白板田的任务,不完成这任务,也不好向生产队队长要事做,就是人们常说的,是屎也要吃完……但总得想办法,把地弄湿是一个办法,但由于取水远而坡陡,得不偿失,人们常说:“人上十个,文武周全”。虽然我们只有六人,但总比一两个人的主意多,这时不知道谁出了一个主意,将锄头向圻蓬里挖,将土块橇出来,再将大块土敲碎,大家尝试了一下,虽然敲的时候费力,但比挖的时候少费蛮多力,效率也比开始高多了,我们才知道,这么一个简单问题,我们这些单纯的学生同机械的老师结合,这是我们过份理解队长对土块的质量要求,造成了自己折磨自己,费力而无效率,由于釆取这种方法,我们的劲头又来了。
经过几天,我们终于将这块生产队不用抽签的硬骨头白板田啃完了,他给我们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