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安乡知青游览江永有感而重发旧作
千里相思地 何幸两故乡
乐 乎
“五岭见都庞,巍峨苍茫,此生何幸两故乡?千里江永相思地,无限风光”,当我踏上第二故乡——江永的土地时,那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勾起那远逝的回忆,细觅详观当年的足迹,“青春难再着,心意更何堪?”
我在山村的小道上漫步,在废弃古驿站前徘徊,在桥边的大樟树下流连,在一路欢唱的溪流畔低吟……弹指一挥间,四十年过去了,知青生涯仍是那么刻骨铭心,它犹如一片温馨的绿洲,时时滋润着中年人饱经风霜的心。
人之渐渐步老,追忆往事,或许有过失落,有过虚度,有过迷惘。但我们毕竟更有过春天的播种,夏日的耕耘,当那丰实年华到来的时候,生命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当年少小离家正值中秋,而时隔四十年后的重游也是中秋,巧合耶,天意耶,抑或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
那个中秋之夜最是难忘。年仅十六的我独自坐在村旁小河边,低声吟诵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泪水流过脸颊,默默地思念远方的亲人。小河流水柔缓而平静,波光粼粼,微波轻轻拍击岸边,犹如一首舒缓优美的小夜曲。皎洁的月亮挂在天幕,和风吹拂着稻田,蝉声拌着蛙鸣。那月夜,那小河给少年带来了宁谧和慰藉,并牢牢地印入脑海中,时常牵出我长长的归梦……
伫立小河边,这一幅图画又浮现在眼前,往事恰似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在胸中翻滚,内心洋溢着燃烧般的情怀。人生有着如此千姿百态的旅程,幸还是不幸,世人自有评说,但这段人生经历,魂牵梦绕,永远不会忘怀!
四十年前的小山村,恍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小河流水清澈见底,善鉴万类。河水轻轻撞击桥墩,激起团团浪花,哗哗啦啦,好象在述说一个久远的无人知晓的故事。大小山头无不郁郁葱葱,一片墨绿。空气清新,无浓烟之蔽日,无噪音之烦扰。
当年我们居住的房子仍在,连我们用过的炉灶、木楼梯也原封不动地安放在原处。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不胜感慨唏嘘。面对此情此景,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当年知青生龙活虎的青春身影,有谁会想到四十年前,这里活跃着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曾立下雄心壮志,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的人生道路从这里开始,与这片土地从此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岁月不居,俯仰间已是四十年,往昔之悲欢旧事,恍若如昨。人生短促,所历之境如过眼烟云,英雄气短,儿女情愁,都已随岁月的飘零而飒然远去,让人怅惘于逝水流年,徒呼奈何!
江永四日行程匆匆,此番离去,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