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灌水]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作品会觉得欠历史的……


您是本帖的第 30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灌水]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作品会觉得欠历史的……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灌水]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作品会觉得欠历史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刘和平,历史剧金牌编剧。主要影视作品:《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雍正王朝》、《沧海百年》、《李卫当官》。

  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电视剧火了、演这个剧的演员也火了,只是写剧本的人——刘和平,却少有人了解。百度一下,与他有关的新闻极少,却总是跟“娱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刘和平有些无可奈何,“明明是文学创作,却总是跟娱乐八卦在一起。不过这些作品终归要拍成电视剧,也算是娱乐吧。”
  
  《北平不战》,是刘和平即将拿出来的新作品。从4月的衡山到7月的庐山,他对这部作品的反复斟酌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我可以得罪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我现在不仅没拿到1分钱稿费,自己已经投进去100多万。现在作品还未出来,这打乱了原来投资者的计划,但是我不惜。圈子中有人说我是‘穷牛逼’,但我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

  
  湖南编剧刘和平,其实很不娱乐。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6 14:13:04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赵丽 江西庐山报道  
  
  他眼中的帝王
  
  托尔斯泰说,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
  
  潇湘晨报:百度一下,有市委书记刘和平、大学教授刘和平,但就是没有编剧刘和平。人不出名作品出名,你是怎么看?
  
  刘和平:现在的出名与不出名,跟出镜多少、愿不愿意跟媒体合作都有关系。编剧这一行应该是一个埋头实干的行业。提人名大家就知道,这是大腕;必须先提作品,再说这个作品是谁写的,大家才知道的这个人,这是小腕。我就是小腕。
  
  潇湘晨报:《雍正王朝》被誉为最好的清宫剧。当时这部剧找过很多编剧都不满意,直到你的出现,能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刘和平:(摸头)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当时这部剧播出来相当火,但是作者二月河却只给电视剧打了59.5分,当他这个打分出来后,他的小说也卖得更加火。当时就有很多媒体来问我,问我有何感想,我无话可说。
  
  潇湘晨报:对于雍正,人们了解的比较少,而这部剧的上映,颠覆了许多人对雍正的看法,你眼中的雍正是什么样子呢?
  
  刘和平:我比较认同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说的那句话,“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雍正最接近托尔斯泰所下的这个定义。在原作小说主题并不突出的前提下,我是抱着这个定义来认识和塑造雍正的——历史上最大的奴隶,他的雄才大略赶不上康熙,但他做为帝王的态度,他的勤政超越了他的父亲。我觉得实现了这个主题,这部作品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搞创作要有这种定见。
  
  潇湘晨报:在创作过程中,你受谁的影响最大?
  
  刘和平:许多方面都在影响我。我创作时文史哲不分家。像我写《雍正王朝》的时候,受影响最深的是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的《雍正传》,冯先生是我国明清史研究的权威,他们对历史的研究和看法,更多的是去解释历史,而不仅只是局限在考证。像我们进行历史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首先得向这些先生学习。
  
  他眼中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潇湘晨报:对于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剧本来说,是尊重历史重要,还是文学性更重要?
  
  刘和平:这条路是向莎士比亚学习的道路,他的笔下留下那么多典型的艺术形象,没有人会去探寻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是否真实。而在中国就难得多,中国人把历史当做宗教,而这个历史又是以官方写的正史为参照依据。中国人喜欢对号入座,今人喜欢将古人对号入座,所以创作过程非常艰难。现在中央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态度是有容乃大,包容文化的多元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这就是进步。
  
  潇湘晨报:听说你创作前必定焚香跪拜,是真的吗?这样做是因为什么?
  
  刘和平:创作时,最难做到的就是忘记自己,之所以如此,就是通过仪式感进入创作状态。汉字创作者一定要做到敬、诚。国外有位汉学家这样说过,现在的中国人经常一天就写一万字,但国外的许多创作者都是一天只写一页。这就不够敬、诚。如果我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文学作品的话,我个人会觉得我欠历史的。当然,中国文学创作也有达到世界水平的,比如《红楼梦》。
  
  潇湘晨报:以前有句话,说文学创作要深入生活,那历史剧要如何深入生活?
  
  刘和平: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涉入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作者应该有相当的想象力,就看这种想象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朱熹“理学”,讲究格物自知,也是这个道理。这种想象,一定是建立在当前的时代氛围上,这就是“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并不意味着我要当一把皇帝,我才能写皇帝。
  
  潇湘晨报:你现在肯定没有另一个湖南人易中天有名。有人说他们在歪曲历史,也有人说他们在通俗化解读历史,你怎么看?
  
  刘和平:我认同后者。这是普及,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了解历史,这就是他们的成绩。我不能读了那些书后,拿出来的还是那些东西,不能把桑叶吃进去再吐桑叶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往往学生比老师强得多。不能低估我们的受众,受众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一个观点言论而改变自己的思维判断。
  
  他眼中的娱乐
  
  把什么都归结于娱乐,其实是一种悲哀
  
  潇湘晨报:作为编剧,其实离这个圈子可远可近,你是希望离这个圈子远一点吗?
  
  刘和平:更多的是创作的需要,选择了我们这个专业就是选择了与寂寞为伴,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我不是不想热闹,但谁叫你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不会刻意去远离娱乐圈,但要完成一部长篇时,通常会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进入一个创作的状态。
  
  潇湘晨报:作家、文学家,属于娱乐圈吗?他们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
  
  刘和平:这是个交叉概念,娱乐时代已经来临,即使是部真正的艺术品,媒体也会把你归结于娱乐。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我并不反对娱乐,我也喜欢赵本山、小沈阳,沉重的东西我也避免,也不想去看。但其实并不能这样来界定,我的作品也会给观众以娱乐,愉悦,但不能是单单的娱乐。如果只要娱乐,就不要来找我。
  
  潇湘晨报:你和这个圈子的很多名人私交很好,例如张艺谋。对他印象如何?
  
  刘和平:他是有影响的大导演,他在其他的地方舍弃了很多,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可以三个月就吃同样的菜,是个工作狂。热爱电影艺术,他唯一发愁的是没有好剧本,好题材。他是个孤独寂寞的人,我印象中的他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潇湘晨报:湖南其实出了很多有名的编剧,兰晓龙和张黎,能评价一下他们吗?
  
  刘和平:《大明王朝》我是总制片人。选择张黎导这部戏,关键在我这里。一个人不能去否定自己,我现在仍然肯定我的这个选择,也满意这个选择。兰晓龙我不太了解。但他的作品我也有看过,是个有责任有追求的作家。
  
  潇湘晨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正在筹拍,你觉得能拍好吗?
  
  刘和平:《红楼梦》已完成艺术真实,编剧不可能再超越曹雪芹去创作一个贾宝玉,只能是严格遵守原来的小说,完成台本转换,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活。如果说到收获的话,就是比平常人更好地学习了《红楼梦》。对于这部电视剧,我只有四个字:“拭目以待”。
  
  [大牌印象]
  
  至诚至敬的汉字创作者
  
  与刘和平的两次见面,都是在小城、名山。
  
  4月衡山。7月庐山。我们仿佛不是娱乐记者,而是在做湖湘地理的探索发现。
  
  庐山。美庐。阳光狠狠地洒在这山水之间。刘和平喜欢安静。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躲在名山大川的某个度假村,安静地反复地甚至有些偏执地改着自己的作品。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焚香礼拜了这么多年,现在他需要和他的《北平不战》安静的待在一起,他创作时完全把自己溶入到角色中,几乎是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我只有两个心,一是敬畏心,二就是感恩心。焚香礼拜是一个仪式,可以让自己达到忘我的状态”。
  
  刘和平反复提及托尔斯泰和朱熹,和他钟爱的莎士比亚,当然他也会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理解易中天和当时明月。在他的世界里,总是这样若即若离地与娱乐圈保持着一定距离。刘和平说“并不是刻意”。
  
  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总有些迂回而谨慎。他强调的,是历史正剧创作者们的严肃认真。一个小时的采访,整理了一大堆有些生涩的录音,始终很难让人看到棱角。但,“汉字创作者一定要做到敬和诚”这些话语于无声处震撼直击人心。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如果我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文学作品的话,我个人会觉得我欠历史的。”
  
  湖南编剧刘和平,一个至诚至敬的长者。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6 14:16:27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一级编剧刘和平。

 夏日的一个傍晚,我如约而至,来到北京某公寓的刘和平先生住处。随著轻快的脚步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进入了我的视野,那饱含著睿智目光的眼睛一点没变,可那透著青春般气息的脸,真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他已是一位中年剧作家。

 我开门见山地问刘和平:「造物主何故偏爱,让你登上一座座艺术高峰」。

    家庭熏陶奠定艺术才能

 他淡淡一笑,说道:「能跻身于艺术殿堂,对我来说真是别无选择。父亲是搞戏剧创作的,母亲又是演员,我自身恰恰正是文学与艺术的产物,童年就喜欢在艺术堆里扎」。

 刘和平先生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只念了五年小学,就随父亲下放到农村。白天,他挺著瘦弱的身躯干农活;晚上,就跟著父亲学文化。苦难中磨炼出刚强的意志,也给了他特殊的求知机遇。一盏煤油灯,一本本文学名著,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伴著他度过了近十年的难眠之夜。

成戊□@几部电视剧

 一九七九年,二十六岁的刘和平随父亲一道返城,不久即子承父业成了剧团的一名专职创作员,走上艰辛创作之路。

 九十年代初,刘和平先生创作了反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英雄悲剧的祁剧《甲申祭》,受到了戏剧界专家的一致好评,获一九九四年度「曹禺戏剧文学奖」。该剧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又获电视「飞天奖」(国家级)。

 「没过几年,你又成它a捧出了有传世佳作之称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该剧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较之《甲申祭》都再上了新高度,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问道。

 「有人问岳飞,你能经常打胜仗,是不是熟读兵书的缘故,这位民族英雄只说了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借用这句话来说明我文艺创作之路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文艺理论及创作技巧,全凭自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靠一点悟性和灵气,实在无奥妙和经验可言」。他回答说。

 「你是否太谦虚」,我忍不住又问。

 「不是谦虚,是实情。我的理解文化说到底是一种活法,有什么样的活法就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中国有一种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奇特文化现象,人们把家和家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国家,就是先有家才有国,历史上钗h最高统治者就有化家为国之说。雍正皇帝在登基前后所作所为,也正是为了『皇家』的利益。『康干盛世』」,雍正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革除康熙末期的弊政,雍正一上台就极力推行『新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改革。改革就有一个利益再分配过程,必然触动社会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再加上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雍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被误解了。雍正的『新政』,带来了政绩卓越,国库充盈的良好局面,但他并不被当世及后世人所理解。于是一种莫名孤独的悲剧式人物形象也就在我的眼前凸现出来……」刘和平先生一一道来。

《曾国藩》电视剧创作完毕

 我问:「请你把对曾国藩的总体认识和创作该剧的意图谈一谈,好吗?」

 刘和平答道:「曾国藩在近代史上算是一个人物,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学上都是有成就的。他是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亲手创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培养了不少新型人才;又资助了『相城派』古文运动,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曾国藩是一个『爱之者欲其生,恶之者欲其死』的人,要真实地再现历史,把握好『度』,写出这一可信的历史人物的确有相当难度。」

 我接著说:「你曾在《甲申祭》、《雍正王朝》中成它a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不论是农民起义领袖,还是王公贵族,乃至寻常百姓,他们都鲜活得很,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相信你这次也会成左满C」

 刘和平先生说:「谢谢你的信任!为写好《曾国藩》,我袅炊F钗h有关他的书,又想法查黎F不少资料,做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我既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曾国藩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影,又要熟知其它描写曾国藩的作品已达到的高度,再去创造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写好这部电视剧,不辜负专家与同行的厚望,向观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刘和平先生的精品意识令人为之一振。他接著说:「我们不应苛求历史人物,用现代标准去判断是非。一八四○年,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使之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一八五一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短短几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在富庶的东南数省建立了农民政权,极大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应运而生像一根大柱支撑著它。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士大夫,满脑子程朱理学,一心要忠君报国,这正是他作为悲剧人物的根源所在。他内心很矛盾,尽管他被封为一等侯爵、大学士,位极人臣,可最高统治者并不真正信任他,只是利用他。同时,同僚甚至亲兄弟也不理解他。随著官位的升迁,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可受历史条件制约,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切使他处于诚惶诚恐的境地,有一种极大的压抑之感。精神上的折磨导致他过早地衰老,进而含恨离开人世。我要用这支拙笔努力塑好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刘和平独特的艺术禀赋,也可以说是他从事戏剧创作的指导思想。据了解,《曾国藩》一剧计划写四十集左右,于最近脱稿。我心里默默预祝他成它a创作出又一部精品力作。

    (2000.9.20文汇报    刘小庆 )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6 14:25:58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484
积分:38477
注册:2006年9月26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对于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剧本来说,是尊重历史重要,还是文学性更重要?……”
历史剧本编剧不容易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6 14:35:26

 4   4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