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日期:2009-6-2 发布人:信息中心 审核人:信息中心 来源:水口山报
本网讯 为纪念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同志诞辰一百周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节目中心来水口山,就耿飚早年在水口山的生活以及工作和革命活动作专题采访,收集素材,筹拍纪录片《耿飚》。
公司工会主席韩湘会晤了节目组一行,并陪同记者们参观公司陈列馆。解说员在“铅都人物”展位前向记者们扼要介绍了耿飚的生平:生于1909年8月26日,水口山党组织教育引导下,由童工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水口山大罢工和水口山工人武装斗争的参加者和组织者。为进一步了解耿飚早年在水口山工作和革命的背景情况,记者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水口山专题宣传片,被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武装斗争和英雄的铅锌之都所震撼。 随后,节目组赶赴耿飚的成长摇篮——水口山铅锌矿。在矿部办公楼前的古枫树旁,与耿飚曾经相过从的铅锌矿原党委书记王芳可睹物思人:“1991年耿老回水口山视察,就站在这颗百岁枫树下,满怀深情地和乡亲握手叙旧,望着火热的生产矿区热泪盈眶。”回京之后,耿飚在回忆录中用了3章的篇幅记叙了在水口山的革命成长过程。耿飚对哺育他成长的水口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关心着水口山的建设和发展。2000年6月23日,耿飚因病在北京逝世,水口山作为家乡代表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节目组在征集各种线索之后,对耿飚当敲砂童工的窿口,生活和居住过的半边街等故地进行实地拍摄。 据悉,节目组此前已奔赴湖南醴陵做过专访和实录。1926年,耿飚曾组建并率领农民赤卫队参加醴陵暴动和十万农军攻长沙。经过先期的拍摄和整理之后,专题纪录片《耿飚》将于今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记者 刘春华)

未授衔的将军耿飚
1909年8月26日出生于醴陵县黄獭嘴镇一贫苦人家。7岁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13岁到铅锌矿当童工。在水口山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积极参加工人罢工斗争。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组建并率领农民赤卫队参加醴陵暴动和十万农军攻长沙。1928年4月回到浏阳,任浏(阳)、醴(陵)游击队队长。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9月,率领游击队参加红军,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参谋、师干部教导队队长、作战教育科科长。1933年春,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等重大作战。红军长征中,率部担任第二师前卫,掩护了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省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为中央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战略转移的主动权作出了贡献。继又率部通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配合兄弟部队夺占泸定桥,使中央红军再次摆脱险境。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2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1941年7月人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1945年8月,指挥部队进攻张家口,一举收复被日军占领多年的塞外重镇。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兼交通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先后参与组织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在战略进攻阶段,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初,到外交部工作,先后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1971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78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并分管民航总局、旅游总局和军工部门的工作。1979年1月,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副主席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81年3月任国防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1983年6月,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共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分别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1997年,成为中共第十五大特邀代表。
2000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