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柳岁月(三) 奇 迹
如果乘坐过枝柳铁路湘西段的火车,你一定会注意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列车几乎总在山谷间呼啸穿行,刚刚钻出长长的山洞,又立刻跃上飞越峡谷的高架桥,才驶过令人惊心动魄的桥梁,马上又身处不见尽头的幽深隧道,几百公里的铁道仿佛就是由隧道和桥梁连接而成的。我多次行经铁路线旁的公路,很少有机会能够从车头到车尾完整地看到奔驰的列车。张家界的火车站设在高高的半坡上,上下站要经过长长的陡峭台阶,古丈县城的火车站甚至有一半是藏在隧道里,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一块可以停放下整列火车的平地。当年在湘西这样崎岖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建铁路,难度可想而知。
枝柳铁路总长885公里,全线土石方量超过一亿立方米,如果堆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可以绕地球将近3周。而为修建铁路而开通的一千多公里的便道,土石方总量也有几千万立方米,仅仅一个小小的古丈县城火车站开挖的土石方就达到70万立方米,这些土石方工程主要是组织沿线的农民使用简陋的劳动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不能不说是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
我们参加修建的酉水罗依溪公路大桥采用的是我国自主创造发明的“双曲拱桥”工艺,从现在的技术标准来评价,这种工艺虽然有节省钢材、施工进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整体性差、在地震等原因下容易破坏等缺点,已被逐渐淘汰,许多七十年代修建的双曲拱桥不得不采取加固、限载甚至拆除等措施。但值得建设者们骄傲的是,我们在三十多年前建造的这座桥至今仍然巍然屹立在酉水河上,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运输车辆,并载入了桥梁学的教科书。几年前,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有超大件设备要经过这座桥运进湘西,能否承受住百多吨的重压,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原来设计和施工的时候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会有这样重大的考验。那天我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屏住呼吸地注视着过桥的现场直播,先有几辆车慢慢行驶到桥的中部和另一端停下,起压力平衡的作用,然后装载着巨型设备的超长载重车缓缓地驶上了我熟悉的桥面,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五十米,一百米,两百米,在前后压力车的移动配合下,重车终于安全地驶过大桥到达彼岸,我这才舒了一口气,与电视里现场的工作人员一起欢呼起来,眼眶中积满了开心的热泪。也正因为如此,前年在得知凤凰县一座大桥在修建中垮塌并造成数十名工人伤亡的消息,我特别感到愤慨和痛惜,以现在的设计水平、施工条件和建筑材料,完全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故。
酉水罗依溪公路大桥之所以能够有这样过硬的建设质量,除了工人和农民工日以继夜、一丝不苟的劳作,还应该归功于它的设计和施工指挥人员。说起来还应该“感谢”文化革命,当时正是“斗批改”、“三结合”如火如荼的时期,许多人削尖脑袋往“革委会”里钻、许多人热衷于“批宋江”、“批三株大毒草”时,一大批“走资派”和“走白专道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从省、州、县城被驱赶流放到了我们这偏僻艰苦的工地。这个毫不起眼的建桥指挥部成了藏龙卧虎、高人云集之地,随便拦住个带安全帽、穿高筒雨靴的老头一问,都是曾经大名鼎鼎的角色。在他们精心设计、精心指挥下,建成的这座桥也堪称精品。我曾经目睹他们精心绘制出的成堆的图纸,赞叹缩小比例的桥梁小样的精巧,陪伴他们彻夜守候在指挥岗位和施工现场,从他们身上领略到真理、科学和人性的光辉。巍然屹立的大桥也铭记着他们,虽然桥上并没有铭刻下他们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