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公鸡”杨子/李兴濂 文
杨子,何许人也?乃杨朱。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家也。他在当时可是名声大震,影响广大。当时的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孙子,以及后来《淮南子》、《说苑》、《吕氏春秋》、《论衡》等著作中都提及到他。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可见杨子盛极一时。
然而,名震一时的杨子,却没有“圣人”孔子,“亚圣”孟子那样学说远播,百代荣华,家喻户晓;也不如老子、庄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著述传世,注家蜂拥。就是大兴国学的今日,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又被抬了出来风光一阵子,杨朱,从先秦至今漫漫两千余年,既没有著作传世,也没有人记起他。他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失踪了,无声无息,销声匿迹了。
那么,杨子学说究竟宣扬了什么思想,以至为后世所不容,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孟子说的很明白:“杨子取为我,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是说,杨子认为,人是自私的,一切都必须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损害自身的利益来拯救天下安危,我不能这样做。噢,原来杨子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又怎能成为天下显学呢?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狼烟四起。围绕诸国统一,诸子游说,百家争鸣,各个为诸侯献计献策。在一片合纵连横、王道霸道、一统天下与小国寡民、权术势与学死生的争鸣中,杨子不识时务,竟发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不和谐的奇谈怪论,这种不合时宜有悖常理的学说,其意究竟是什么呢?《列子•杨朱篇》作了这样的诠释: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必治矣。”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肤微于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一毛固轻,然人之躯体,正是由一毛开始的。今天听任一毛,明天就会是丧失全身!今天你任人摆布,不去为自己的利益去争,明天你将失去整个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