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便宜的新娘 北京知青网 莫非
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在农村娶个媳妇也是要扒父母一层皮的。要为新娘做十几身的衣服,要有当时的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里至少有一件,还要给一些现金。这在当时就是北京人也是个沉重的负担,何况是在拼命剪除社员的资本主义尾巴的当年,一天的工分只值几毛钱。
我们看着农民的彩礼单很惊讶,怎样才能凑够这笔巨款?如果这家有好几个儿子,那就更瞎了,每个新娘都会拼命的抬高彩礼的价码,心里想的就是不能便宜了妯娌们。可是还是有些男人娶不上媳妇,因为穷,因为长相丑陋,因为残疾,因为出身不好,因为是个二流子。
这时从大城市来了一群学生娃,认得字还很革命,要破四旧,对于结婚要彩礼非常反感,这让有些社队干部看到了契机,他们告诉这些天真的女学生:只有嫁给贫下中农,才是真正的听毛主席的话和贫下中农相结合。
有些女知青下乡之后和青年点的同学关系不好,感觉孤独,或家里经济窘迫或父母受迫害,觉得前途渺茫,很容易接受社队干部的诱导。客观的讲也有些是受不了那份艰苦,出嫁以后可以不用天天下地干活了。
可恶的是有些社队干部用尽农民式的狡猾让女知青嫁给一些当地姑娘都不愿意嫁的相貌丑陋的老光棍或经济很糟糕的贫困户,不用彩礼而娶到大城市来的姑娘,这就是天上真的掉馅饼了,通常这些人是社队干部的亲戚。
刚刚下乡的第一二年经常听到女知青嫁给农民的消息,这是一次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高峰,社队干部利用女知青的幼稚和与北京地理距离的遥远,打出了很多短、平、快的球。当知青的父母知道消息时,生米早已煮成熟饭,知青的父母非常愤怒却无可奈何。
后来周总理主持下达了26号文件,对于强奸女知青和对知青逼婚、诱婚进行了打击,文件明确规定知青与农民结婚必须有父母在当地知青办公室亲笔签字同意。
就这样,女知青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步伐慢了下来。
我的青年点有个女生在专列到达乌兰浩特时就疯了,在青年点里靠我们大家照顾她,可是我们毕竟年轻,自顾不暇。大队书记想让她嫁给一个岁数比较大的农民,那个农民很老实,因为穷娶不起老婆,当这件事在运作之中时,那个女生突然自己跑回北京了,这件婚事无疾而终。
嫁给农民的女知青大部分留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到1978年大返城时,与农民结了婚的知青是不符合返城条件的,大概到九十年代初,允许这部分知青回城,可是拖儿带女,年纪和文化都没有一丝丝优势,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已没有他(她)们的立足之地。
我曾经和到牧区插队的同学聊过,牧区的有些知青是直接插到蒙古包里的,所以与贫下中牧相结合的有很多,她们把汉语都说不流利的牧民带回北京,这些草原的雄鹰无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生活困难。
而留在农村的知青为了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做着永远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