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县知青由成千上万文革前知青、老三届知青、转点知青、七十年代集体落户的知青等部分组成,是知青构成最为多样化的一个地方。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各地知青长沙县知青 → [转帖]“军队的女儿”在南疆

您是本帖的第 171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军队的女儿”在南疆
布衣湘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7
积分:598
注册:2009年8月15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布衣湘人

发贴心情
[转帖]“军队的女儿”在南疆

                                      动人故事:“军队的女儿”在南疆
                                                      作者:张宇航


在南海之滨的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我见到了六十年代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如今的蜂疗科主任王孟筠。

当年,她那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事迹,被作家邓普写进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生命的火花》。这部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

从她那浓重的湖南口音里,我听到了许多未写进小说和电影的故事……

11岁的小孟筠虚报岁数离开妈妈去参军了。1952年,她从湘江边来到天山博格达奥拉峰下,入伍证签着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的大名。

进疆不到一年,孟筠便在艰苦的劳动中先是成了小聋子,继而又成了小瘫子。小孟筠给自己画了一幅“王孟筠遗像”。可是她很快振作起来,开始新的拼搏。

农场场部大礼堂后面是一列小平房,《工地快报》就在这里刻印。小聋子王孟筠到这当油印员来了。她虽然跑不动,却刻得一手好字;她虽然听不见,却会唱歌、吹笛子。每当小平房里飘出歌声和笛声,战友们便知道小聋子又在那工作了,下班时就会来扶她一起回宿舍。

可是有一天,孟筠为了赶刻一份急稿,忘记了唱歌、吹笛子。等她完成任务,天全黑了,笛声已唤不来下了班的战友,她只得摸索着离开小平房。戈壁滩的夜常有野狼出没,战友们发现小聋子没在宿舍,全体紧急出动,手拉着手,形成一张长长的大网,在茫茫戈壁上“扫”她。终于碰上了,小聋子叫了起来,马上被战友抱在怀里,一场危险才算过去。

在王孟筠珍藏着的纪念品里,有两件东西很值得一提。

第一件,是一张1956年12月27日由乌鲁木齐到酒泉的飞机票,票价为304元。

那是在孟筠带病坚持工作3年后,病情恶化,她瘫痪在病床上,欲哭无泪。新疆的恶劣气候和匮乏的医疗条件,难以使她康复。部队决定派专人护送她进京,请苏联专家给她治疗。乌鲁木齐到酒泉的空中飞行,就是她转院旅程中的一段。倘若换了乘汽车,对于健康人来说,自然是个尽情欣赏戈壁野漠、祁连白雪、玉门风光的好机会;然而对于王孟筠来说,又不知要添加多少疲倦与痛楚。孟筠把这段情牢牢地记在心里,没齿难忘。每当在生活和工作中受了挫折、遇上委屈,她都要把这张飞机票拿出来看看,使自己抛去痛苦、迷惘与惆怅,勇敢地维系自己的初衷和追求。

另一件,是一张由共青团新疆生产兵团委员会1957年9月13日发给王孟筠的奖状。内容为:“兹有王孟筠同志虽身患严重的关节炎症双腿不能走路双耳失听,由于她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度的革命乐观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学会了走路看话,并努力写作了十余万字的文艺日记,表现了共青团员的英雄气概。特颁发奖状以资鼓励。”其中的“看话”,更令人赞叹不已(谁也想不到,10年后她那已溃烂穿孔的耳膜竟能重新长合,完全恢复了听力)。

这期间,孟筠每天把在病床上读书、思索以及与疾病作斗争、尽自己力量帮助病友的感受,都写在了日记本上。“军队里有个小姑娘不怕耳聋不怕瘫痪,不会走路会跑路(拄着双拐),不会听话会看话”的消息不胫而走。1957年11月,孟筠日记《病床上的歌》,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还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读物。

当邓普的《军队的女儿》于1963年9月与广大读者见面,刘海英的名字在青年人中间广泛传诵的时候,现实中的小英雄王孟筠,却在默默地进行着人生新的拼搏。

她已经在3年前的1960年8月,由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安排,到南海之滨的湛江农垦局疗养。

她是拖着病残的躯体,怀揣身体状况为“丁等”的疗养证明,双腿肿得小水桶般粗,大热天还裹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双手连挤牙膏的力气都没有,却硬是谢绝了部队派人护送,只身一人来广东的。

“好妹妹,你到南方后去学养蜜蜂吧。也许能治你的病!”临行前,部队的一位老大哥送给孟筠一本养蜂书。

尽管孟筠把拐杖扔在甘肃酒泉、把助听器藏在军棉衣里,竭力把自己装成一个健康的人,湛江农垦局负责人事工作的张大姐,却轻易识穿了孟筠那套把丁等健康状况改为丙等的“把戏”,不同意给她安排工作。经不住她七磨八磨,只好让她去农垦医院边疗养边学医。

“我想去学养蜜蜂。”王孟筠见有了商量余地,赶紧提出了考虑已久的要求。

“你也想养蜂?真巧,我们这里也有个养蜂的小伙子。他在和平农场,你到他那儿去吧,顶不住就马上回来。”

此一去,她没有想到,小小的蜜蜂,竟比其他药物更为有效地治愈了她的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头痛和耳聋;更没有想到,那个主动去养蜂的名叫陈斯遇的小伙子,在成为她的师傅后,还会成为她的丈夫。

陈斯遇是个非常老实勤劳、善于体贴人的小伙子,他略懂中医,试着用蜜蜂螫刺患处的方法为她治病。平时也舍不得让孟筠干活,生怕她摔着、累着。

王孟筠可不想要照顾,她趁陈斯遇离家办事之际,偷偷掀起蜂箱盖,提起一块蜂房打算观察蜜蜂生长的情况。岂料双手不听使唤,蜂房一下掉落地上。几百只被激怒了的蜜蜂追着连滚带爬逃走的王孟筠来螫……

意想不到的事情产生了奇迹!经受特大剂量的蜂螫,竟使折磨她近10年的风湿性头痛、关节炎痊愈了;连那双聋了10年的耳朵,也不用助听器就能听到斯遇的声音了!

孟筠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个养蜂的年轻人,也以蜜蜂为媒,结为夫妻。

以后,孟筠便迈开恢复了行走功能的双腿,与丈夫一起带着一箱箱蜜蜂,走南闯北,为国家采蜜40多吨。从1962年到1988年,他们走遍了除西藏、青海以外的大江南北,像吉普赛人一样风餐露宿浪迹天涯。

当王孟筠被蜜蜂螫刺而治愈了顽疾的时候,她想到可以用这种方法去为其他病人治病;当她身上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刚刚有所缓解的时候,她便想到了要为别人解除痛苦;当她看到蜜蜂在给人螫刺治病后便倒地死去的时候,她就深深地被这小小精灵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决心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也要去为社会和人民一尽微力。

从1964年起,孟筠在养蜂之余,用她亲身体验而摸索出来的、将蜂毒螫刺在针灸穴位上的“蜂螫疗法”,义务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治疗风湿性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腰椎炎、坐骨神经病、神经性头痛以及哮喘等疾病,治愈率达80%以上,并且分文不收。放蜂走到哪里,她的“天地诊所”便开设到哪里。直到1988年8月,农垦干部疗养院正式开设蜂疗科,她才有了一个收治病人的固定基地,才以蜂疗科副主任的身份负责疗养院的临床治疗工作。

农垦医院一个姓李的护士,是被孟筠“妙手回春”的最早的病号之一。多年的关节炎,把李护士折磨得两腿跛行、形容憔悴、不思饮食。1964年秋季,孟筠用蜜蜂给她作穴位螫刺,每日用蜂量最高时达60个。3个月后,李护士竟变得脸色红润、健步如飞,判若两人。

1965年的8月,孟筠与丈夫放蜂到北京香山。一位朋友的父亲患了严重的哮喘,不能平卧,求治于孟筠。她二话没说,从香山赶往闹市区王府井,隔天一趟进行蜂螫治疗。路途遥远,要转3次公共汽车。她怕装在火柴盒里的蜜蜂憋死了,在车上不时把火柴盒放在耳边听听。乘务员和旅客都觉得奇怪,禁不住打听那盒子里是什么玩意儿。

“是蜜蜂,我怕它们死了,要给人治病的。”孟筠回答。

“是吗?姑娘,你能用它治什么病呢?”大伙更觉得新奇。

“可治风湿,可治哮喘……能治的病多着呢。”

孟筠此话一点不假。第5次蜂螫后,那朋友的父亲便感到恶心,接着哗啦啦地吐了半盆痰涎。半个多月后,用蜂量累计100个,病已痊愈,而且不再复发。

这期间,孟筠不知道,有一个炮兵部队的干部正苦苦地寻找着她……

他的部队驻扎在北京郊县,风湿病的困扰使他不得不转业。在即将离开部队之际,一位经常乘坐从北京西郊至市区的公共汽车的熟人告诉他:“你这病得找车上那个姑娘治。你跟踪那3条线路的公共汽车吧,一定能找到她的,梳着一条不用带子扎的长辫……”于是,他买了一个月卡找了一个星期,终于遇上了这个忽闪着大眼睛的姑娘。然后,悄悄地跟在她后面来到香山……

孟筠和丈夫悉心为这个炮兵干部进行蜂螫治疗。秋天,蜂群南迁,孟筠把自行治疗的方法、所需的蜜蜂及自己的地址留给他,叮嘱他有什么问题立即写信告知。过了半年,信来了,问题没有,倒是载着这位转业干部的喜讯一束:他已完全恢复健康,正参加首都钢铁公司的建设……

内蒙古草原、黄河故道、沂蒙山村、南岛椰林,每一处孟筠夫妇放过蜂的地方,都有患者僵硬的膝盖变得灵活、痉挛的手指恢复舒展、痛楚的哮喘逐渐平息。这些患者在历经几年、十几年疾病缠身的苦难后,也都像孟筠一样,重获第二次健康。

一位被算命先生胡诌为“破财五鬼入命,要把全家搞得倾家荡产”的妇女,7年来花了几千元治不好重风湿病,在王孟筠这里只用一个月便行走自如。一位来自顺德的风湿病人,骨瘦如柴、痛不欲生,是王孟筠使她完全康复,告别时泣不成声:“王医生,是你挽救了我这个想自杀的人,我们世代铭记你的救命之恩。”还有一位远涉重洋慕名而来的澳大利亚籍青年华人,让孟筠给治好了患了10年的关节炎及全身性瘫痪,他每年都要从澳大利亚回来探望救命恩人……

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坐落在湛江市郊区的志满水库旁。院子里的杜鹃花尽情地开放着,与菠萝蜜、槟榔等热带树木相映成趣,不时有来此治疗的患者及疗养人员穿行其中,花、树、人都显得生机勃勃。

自打蜂疗科开诊以来,这里已经接收过来自祖国各地的患者300多人,而且,还不断有人来信诉说病情、预约治疗,甚至仅仅拿着一张登载有王孟筠事迹的报纸便千里迢迢地摸索到这里。王孟筠就像辛劳的蜜蜂,和疗养院的领导、同事一起,忙碌地度过一个个白天、黑夜,酿造着生活的甜蜜,让每一位来到这里寻找健康的人,都面带微笑归去。

疗养院院长,一位1951年入伍的老战士,向我谈起王孟筠,一迭声地说“难得”。也许同是从戎马生涯中走过来的缘故,他十分理解这个“军队的女儿”,也十分支持她的事业。他为自己的军队能培育出这样的好女儿而自豪,也为自己所负责的疗养院能拥有“蜂螫疗法”给患者带来康复而欣慰。

是的,刘海英———王孟筠,你没有给党和军队丢脸,你完全可以告慰远在新疆的亲人。并且,南方的几十度春秋,你的生命的火花迸发得比过去更加壮丽、更加炽热,写起来,又将是一部撼人心弦的《军队的女儿》!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19 21:28:55
双江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新手
等级:版主
文章:3368
积分:18883
注册:2009年4月21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双江

发贴心情

    是的,刘海英———王孟筠,你没有给党和军队丢脸,你完全可以告慰远在新疆的亲人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0 13:03:54
灵玉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2057
积分:13501
注册:2008年9月13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灵玉

发贴心情

意想不到的事情产生了奇迹!经受特大剂量的蜂螫,竟使折磨她近10年的风湿性头痛、关节炎痊愈了;连那双聋了10年的耳朵,也不用助听器就能听到斯遇的声音了!

呵呵~~蜜蜂真有这么神吗?不可思议?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0 15:53:38
隐士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992
积分:22860
注册:2008年11月7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隐士安

发贴心情
学习、佩服、感动、谢谢!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1 16:14:46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4   4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