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3月,长沙城北一间学校的招兵点里,13岁的湖南姑娘王孟筠穿上大皮鞋,脚底垫了厚厚的棉花,口袋里装着重重的几块石头,向新疆军区的叔叔报名:“我要当解放军。”为了能穿上军装,她虚报了两岁。在备受怀疑的情况下,一位戴深度眼镜的军官终于决定录用她。
八百位姑娘同王孟筠一道坐火车入疆,来到了距乌鲁木齐市180多公里的头屯河,开始了崭新的军旅生涯。
王孟筠被分配到刚组建的八一钢铁厂炼钢部,在工地选运矿石。她性格倔强,重活、累活抢着干,过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使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导致下肢瘫痪、双耳失聪。在老场长李振海的鼓励下,她像保尔一样伏在病床上,写下十万字的日记《病床上的歌》。
根据她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故事,作家王玉胡以报告文学《生命的火花》介绍王孟筠的事迹,国内各大报纸相继报道。1962年,王孟筠所在农场的宣传干部邓普据此编写了电影剧本,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1963年,邓普的中篇小说《军队的女儿》出版,王孟筠的事迹在全国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因此王孟筠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1960年,王震安排她去湛江疗养。她不愿一生让国家养起来,于是,就提出学养蜂。当她兴高采烈地拄着拐杖出现在养蜂员面前时,年轻英俊、辞掉干部不当而迷上蜜蜂的养蜂员陈斯遇头摇得象个拨浪鼓。她在沙地上用拐杖划出一行字:“我战胜过两个死神!”他怔住了!眼前这个美丽的的姑娘,竟是一个和死神打过交道的人。他留下了她。
一次她打开蜂箱,不料蜂群猛向她头部蜇了200多处,蜇得她发热、昏睡。可是不久,奇迹出现了,她居然摘下助听器———耳聋病消失了。她师傅陈思遇发现蜜蜂的这一“特异功能”后,便留意学习中医针灸学,针对她的病情,选择穴位给王孟筠治疗。两年后,她终于能够扔掉拐杖走路了。后来,她俩结为伉俪。数十年的摸索和试验,王孟筠成了蜂疗专家,正以奇特的“蜂疗”在湛江为全国各地的病人解除痛苦。
1990年她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党员、广东省积极分子时,人们才从档案里发现她过去的先进事迹。
离别四十年后,王孟筠受兵团六师的邀请,回到新疆,受到师政委后来担任兵团副司令员的王寿臣和众多老战友的欢迎。在亲人的安排下,她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梧桐窝子的原八一农场场部。在102团,翻阅了当年她亲手刻印的《工地快报》,勾起无限的感慨。在当年居住的地方,意外地见到了当年为她治病的韩学礼医生夫妇。王孟筠像当年韩医生为他治病那样,亲自为他施行蜂疗。
王孟筠曾经说过,蜜蜂的一生都是为人类而奉献,它为人治病时,就要自我牺牲。小小生灵尚能如此,我们往往也自叹不如!